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工增雨在抗旱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利用人工的方法影响天气已经成为现实,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人工增雨,在调控降水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的生产。
作者
李帝宏
机构地区
海南省三亚市气象局
出处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7期207-208,共2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人工增雨
抗旱减灾
天气
海南省三亚市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唐熠,蒋运志,赵洁妮.
桂林秋季干旱特征和人工增雨作业潜力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17-1319.
被引量:12
2
郑大玮.
论科学抗旱——以2009年的抗旱保麦为例[J]
.灾害学,2010,25(1):7-1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旱情等级标准(SL424-2008)[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
李茂松.从旱灾看农业环境--访中国农科院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N].光明日报,2009-02-18(4).
3
郑大玮,张波.农业灾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4.
4
王艳兰,王丽荣,汤达章,胡志群.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估算对流云火箭增雨防雹用弹量的方案[J]
.气象科学,2008,28(4):426-430.
被引量:8
5
周非非,廖菲,苏爱芳,周毓荃.
河南省2002年秋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观测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4):483-493.
被引量:8
6
王振华,钱锦霞.
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353-12355.
被引量:5
7
李宇中,黎伟标.
广西秋季异常干旱的气候背景及其成因[J]
.自然灾害学报,2008,17(5):101-107.
被引量:15
8
陈豫英,陈楠,王式功,陈晓光,郑广芬,陈晓娟,穆建华.
近55年宁夏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
.干旱区地理,2009,32(1):9-16.
被引量:17
9
王吉宏,张维全,班显秀,刘伟红,姚展予.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60-4562.
被引量:7
10
曾早早,方修琦,叶瑜,张学珍,萧凌波.
中国近300年来3次大旱灾的灾情及原因比较[J]
.灾害学,2009,24(2):116-122.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7
1
卢培玉.
人工增雨与农业水资源开发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182-183.
被引量:1
2
张建松,王静爱,李睿,陈思.
农牧交错带农业旱灾适应模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兴和县为例[J]
.灾害学,2011,26(2):91-95.
被引量:6
3
陈建民,赵旭春.
乌海市干旱特征与指标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1):79-81.
被引量:4
4
朱明,杨占婷,孙松.
十堰市2010~2011年特大干旱的概况、特征及应对措施[J]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151-153.
被引量:1
5
白先达,张雅昕,杨经科.
广西桂林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方案设计[J]
.灾害学,2013,28(1):98-101.
被引量:4
6
白先达,陈日华,李玉书,邓肖任.
桂林漓江人工增雨补水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30-5832.
7
Xianda Bai.
Study on the Feature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Drought in Guilin[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3,4(2):8-11.
8
陈修治,苏泳娴,李勇,陈水森,韩留生.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中国干旱动态监测[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6):151-158.
被引量:13
9
白先达.
桂林干旱风险评估及人工增雨抗旱研究[J]
.气象,2013,39(10):1369-1373.
被引量:5
10
徐建文,居辉,刘勤,杨建莹.
黄淮海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4,34(2):460-470.
被引量:69
同被引文献
19
1
方红远,甘升伟,余莹莹.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25(5):16-19.
被引量:15
2
帅克杰,程海霞.
关于晋城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的思考[J]
.山西气象,2006(3):40-41.
被引量:1
3
赵钢,周长征,姜永征,刘庆民.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68-269.
被引量:57
4
李建强,郭兰,张晓妍,马芳.
浅谈干旱灾害对灵宝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128-128.
被引量:7
5
王宗光,郑学山,鲁丹,于金源,徐太安.
2010年4月21日潍坊人工增雨作业及效果分析[J]
.山东气象,2011,31(2):31-33.
被引量:5
6
徐联.
干旱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201-203.
被引量:17
7
刘文新.
商丘市夏季人工增雨作业的技术条件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163-164.
被引量:3
8
白先达.
桂林干旱风险评估及人工增雨抗旱研究[J]
.气象,2013,39(10):1369-1373.
被引量:5
9
张晓华,高云,祁悦,傅莎.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结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的影响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10(1):14-19.
被引量:85
10
王海涛.
人工增雨在晋中市抗旱减灾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16,10(3):226-22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6
1
任茂军.
人工影响天气在兴山县精准扶贫中重要作用[J]
.区域治理,2018,0(1):104-104.
被引量:1
2
王海涛.
人工增雨在晋中市抗旱减灾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16,10(3):226-226.
被引量:1
3
刘谦.
火箭增雨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8(20):192-192.
被引量:1
4
刘晓倩,梅可中,周苑.
人工增雨作业在遵义市抗旱减灾中的作用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18,8(6):89-90.
被引量:4
5
王碧波.
南充市干旱灾害特征分析及人工增雨抗旱策略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18):47-49.
被引量:4
6
时凯楠.
高温干旱天气对定南县农作物的危害及人工增雨措施[J]
.河北农机,2024(16):142-14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安志佳,安炜,吴喜秀,吕秋彤.
浅析气象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J]
.农业科学(2630-4678),2018,1(4):13-14.
2
王碧波.
南充市干旱灾害特征分析及人工增雨抗旱策略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2022,2(18):47-49.
被引量:4
3
邹纯丽.
乌兰察布春季干旱对农牧林果的影响及抗旱人工增雨作业个例分析[J]
.智慧农业导刊,2023,3(15):61-64.
被引量:1
4
王兵.
新乡市高温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人工增雨对策[J]
.黑龙江粮食,2023(8):39-41.
被引量:3
5
刘香萍.
敦煌市干旱灾害统计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J]
.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2):307-309.
6
焦扬.
磴口县高温干旱天气特征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4):38-40.
7
孟根吉如和.
干旱灾害对乌审旗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与防灾减灾对策[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289-291.
8
李志,郑晓泽,杨丹.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火箭作业点选址技术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3):214-216.
9
刘建明.
南平市建阳区高温干旱灾害统计分析及人工增雨对策[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6):302-304.
10
时凯楠.
高温干旱天气对定南县农作物的危害及人工增雨措施[J]
.河北农机,2024(16):142-144.
1
高华忠,陆振兵.
浅谈全数字摄影测量提高高程注记点精度的方法[J]
.现代测绘,2012,35(2):53-54.
被引量:1
2
余彬彬,周晓华,吴际.
有验潮海洋测量与无验潮海洋测量的精度比对分析[J]
.江西测绘,2015(2):12-15.
被引量:3
3
赵虎,尹成,鲍祥生,张春峰.
不同正演方法对地震属性的影响[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728-733.
被引量:7
4
秦莹,梁谷,孙旭东.
用数值模拟方法评估人工影响层状云的增雨效果[J]
.陕西气象,1993(1):51-54.
5
杨静.
隐伏矿床勘探地球化学分类依据与类型的划分[J]
.科技创业家,2012(13):6-6.
6
林孝松,许江.
滑坡滑动面埋深空间插值研究[J]
.路基工程,2007(6):25-27.
被引量:3
7
陈艳,丁一汇.
Cold Air Activities in July 2004 and Its Impact on Intense Rainfalls over Southwest China[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21(3):302-319.
被引量:1
8
Hengyi WENG.
Impacts of Multi-Scale Solar Activity on Climate.Part Ⅰ: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Climate Extremes[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2,29(4):867-886.
被引量:6
9
王岩.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监测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14):12-13.
10
朱会义,贾绍凤.
降雨信息空间插值的不确定性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2):34-42.
被引量:126
南方农业
2015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