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历史主义思想观照下的美国文学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历史主义主张将文学文本与历史语境相联系,强调文本与历史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把新历史主义思想应用于美国文学教学中,借助“历史的文本性”,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解读,让学生多维度地了解美国历史;借助“文本的历史性”,得以从时代和作者个体出发,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作者的创作和书写;借助“文学和历史的互文性”,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文学课堂的人文性和互动性。
作者
张玮艳
机构地区
黄河科技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0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美国文学教学
历史
文学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鲍忠明,辛彩娜.
镜与灯:《押沙龙,押沙龙!》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
.外国文学,2011(1):76-83.
被引量:7
2
胡作友.
在史实与文学之间穿行——解读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1):89-94.
被引量:25
3
李艳荣.
美国文学中的新历史主义理论解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5):100-102.
被引量:3
4
盛宁.
历史·文本·意识形态——新历史主义的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5):18-27.
被引量:36
5
王莉.
“理论热”之后的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哈佛-燕京第7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英美文学论坛”综述[J]
.当代外国文学,2009,30(1):170-172.
被引量:9
6
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
赵国新.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说略[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2):8-1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9
1
程锡麟.
互文性理论概述[J]
.外国文学,1996(1):72-78.
被引量:376
2
盛宁.
历史·文本·意识形态——新历史主义的文化批评和文学批评刍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0(5):18-27.
被引量:36
3
王岳川.
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4
肖明翰.
《押沙龙,押沙龙!》的多元与小说的“写作”[J]
.外国文学评论,1997(1):52-60.
被引量:5
5
赵一凡.
什么是新历史主义[J]
.读书,1991,0(1):132-140.
被引量:13
6
张进.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文史哲》2001年第5期)[J]
.当代作家评论,2001(6):81-81.
被引量:11
7
李阳春,伍施乐.
颠覆与消解的历史言说——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特征论[J]
.中国文学研究,2007(2):96-100.
被引量:28
8
Payne Michael, A Dictionary of Cultural and Critical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86. p. 369.
9
Stephen Greenblatt, “Introduction: The Forms of Power”,Genre 7 (1982).
10
Gunn Greenblatt, Redrawing the Boundaries. New York: The Modem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92.
共引文献
90
1
吴雪青.
承载文化和生命的形式——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历史观[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4):291-293.
2
姬春晖.
怎样看待历史叙述中的“虚构”——兼论历史与文学在“虚构”问题上的可类比性[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79-82.
被引量:2
3
吴学丽,李秀金.
新历史主义的元历史叙事[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34-38.
被引量:2
4
董希文.
超越文本:詹姆逊的泛文本理论与批评[J]
.学术论坛,2005,28(8):176-180.
被引量:1
5
习传进.
走向人类学诗学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J]
.学术论坛,2006,29(9):126-131.
被引量:5
6
殷杰.
系谱学与社会科学[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6-10.
被引量:2
7
胡作友.
在史实与文学之间穿行——解读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1):89-94.
被引量:25
8
陈娇华.
“大踏步撤退”与莫言的新历史小说创作[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68-73.
9
陈娇华.
试论新历史小说创作艺术的古典回潮[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84-88.
10
何平.
新课程文本解读方法系列讲座(八) 历史:过去和现在的辩证双向对话——“新历史主义批评”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9(10):29-33.
1
王欣.
新历史主义初探及查尔斯·狄更斯之《远大前程》解读[J]
.文教资料,2009(3):75-77.
被引量:1
2
宋振华.
走出历史的迷雾——对多克特罗《但以理书》的新历史主义分析[J]
.科技信息,2012(33).
3
夏明滇.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美国牧歌》[J]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4):39-42.
被引量:1
4
雷鹏程.
从《俗世威尔》看新历史主义对传记理论的阐释与启示[J]
.文教资料,2010(27):18-20.
5
邓红花.
“互联网+”时代外国文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
.大东方,2016,0(7):232-232.
6
范胜福.
认知模式与批评式语篇分析中的互文性[J]
.科技信息,2009(4):78-78.
7
王皖强.
对历史提出“一种诠释”[J]
.财新周刊,2015(20):87-87.
8
廖华英,石立林.
科技术语的符号及语符互文性研究——以plasma的定名为例[J]
.中国科技术语,2010,12(3):34-37.
被引量:2
9
杨旗琦.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困境与解决出路[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6,0(1):111-111.
被引量:1
10
邓晓彦.
美国历史的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探析[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1):107-107.
文教资料
2015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