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没有必要将是否具有"反抗性"作为判断沦陷区文学的唯一标准,相对于以往将许多产生于沦陷区的作品都归入"抗日文学"范畴的做法,这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根本否认在沦陷区会有产生"抗日文学"的可能性,这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以东北沦陷区为例,通过分析李文光、金剑啸、梁山丁等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不但的的确确流露出了抗日爱国的意识,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直露。这些作品理应被归入"抗日文学"范畴。若将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与国统区、解放区的抗日文学相比较,会发现它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作者 洪亮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7-181,共5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梁山丁.受欢迎的缪斯——《烛心集》前言[A]//梁山丁编.烛心集[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
  • 2钱理群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总序[A]//钱理群主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 3封世辉编.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史料卷[Z].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 4冯为群.梁山丁和他的抗日文学创作[J].社会科学战线,1993(6):228-232. 被引量:1
  • 5端木蕻良.遥远的风沙[A]//端木蕻良文集(第3卷)[C].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 6耿德华著、张泉译《被冷落的缪斯——中国沦陷区文学史(1937-1945)》之“译者序”,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
  • 7星(李文光):《路》,1933年9月10日-12月3日《大同报·夜哨》第5-17期.
  • 8巴来(金剑啸):《云姑的母亲》,1934年5月10日-6月7日《国际协报·文艺》第14-18期.
  • 9巴来(金剑啸):《星期日》,1933年8月13日-27日《大同报·夜哨》第1-3期.
  • 10梁茜(梁山丁):《臭雾中》,1933年11月5日-19日《大同报·夜哨》第13-15期.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