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国情论争管窥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情论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五四运动前后的10年间,中国思想界围绕文化传统、国民素质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对于国情认识的多种观点。这一时期国情论争的出现,有其客观原因。论争为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马克思主义铺平了道路,使精英们进一步改造中国的思路更加具体和全面,论争本身也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33,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情 国情论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演进研究"(11BZZ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一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M].鲁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108.
  • 2周策纵."五四"运动史[M].陈永明,等,译.长沙:岳麓书社,2000:435.
  • 3刘仁静.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情况[M]//共产主义小组(上).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321.
  • 4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3.
  • 5罗志田.因相近而区分:“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一[J].近代史研究,2005(3):44-82. 被引量:33
  • 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M].张沛,张源,顾思兼,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