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浩瀚的新闻数据库,让受众享受着新闻盛宴的同时也给受众的认知带来了困惑。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网络上的新闻形象多呈现为负面,其原因在于网络媒介被商业化、女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新闻价值以及女大学生群体话语权缺失。女大学生需要依赖专业女性媒介为女大学生正名,还原其真实形象,女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性别观念,维护个人的话语权,同时公众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念也需要做出有效调整。
作者
朱岳锋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17期65-66,共2页
Reform & Openning
关键词
女大学生
网络媒介形象
成因
突围途径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张志刚,汪蓓蓓.
论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的误读[J]
.当代青年研究,2013(4):71-76.
被引量:5
2
郭婷.
女大学生的媒介形象塑造误区及对策[J]
.新闻世界,2010(8):188-189.
被引量:1
3
董天策,罗小玲.
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形象建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62-166.
被引量:14
4
李薇.新闻报道中的大学生媒介形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6.
5
葛琳.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对大学生认知的影响[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6):124-125.
被引量:2
6
王洁,罗以澄.
论新时期中国媒介的话语变迁[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1):74-80.
被引量:8
7
葛琳.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扭曲的实质分析[J]
.新闻传播,2011(6):109-110.
被引量:3
8
管中祥.传播权力、弱势发声与市民社会之形成[EB/OL].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2068),2002-08-21.
9
张敬婕.
和谐传播语境下以电视为代表的女性媒介的突围战略[J]
.东南传播,2008(7):114-116.
被引量:2
10
凌菁,闫天阔.
女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分析[J]
.新闻窗,2008(2):109-11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雷晓艳.
网络媒体对女大学生形象再现的内容分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2):142-142.
被引量:2
2
韩贺南.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99-100.
被引量:15
3
王淑贤.
《行动纲领》中12个重大关切领域简介[J]
.妇女研究论丛,1996(2):4-7.
被引量:18
4
黄书泉.
《生活空间》的人文精神[J]
.读书,1999,0(5):19-21.
被引量:12
5
万琼华.
当代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探析[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6-38.
被引量:11
6
蔡月亮.
传媒对大学生形象的妖魔化[J]
.青年记者,2006(1):43-44.
被引量:14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8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追求[M]//李东升,孙玉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精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
涂光晋.学会用电视“发言”-评《焦点访谈》[M]//李东升,孙玉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精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
徐贲.文化批判向何处去?[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
共引文献
39
1
周春霞.
论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150-153.
被引量:21
2
夏红辉.
网络受众主体性的发展及其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2007(4):252-253.
被引量:12
3
张鹏.
重塑农民工传媒形象的思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9):104-107.
被引量:2
4
冯国有.
媒介话语权与公共政策利益选择[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114-116.
被引量:3
5
黄维.
新闻语篇中对农民工看法的评价理论分析——以《工运时评:民工处境缘何如此尴尬》为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06-108.
6
熊友华.
弱势群体的文化向度分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26-130.
被引量:7
7
张秀莉.
2008年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综述[J]
.新闻界,2009(3):64-66.
被引量:6
8
凌菁,唐亚琴.
媒介素养与性别意识的重建[J]
.东南传播,2009(9):92-94.
9
郭玲,郭华,王会.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环境的SWOT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10(10):62-64.
被引量:6
10
杨晓娟,申和平,康红.
民初《中央新闻》案述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118-121.
1
徐世君.
紧贴广播媒体,贯穿文化立台理念——以《经典悦读》节目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2013(4X):116-117.
2
龚焕燊,杨玫.
地方新闻信息数据库建设探讨[J]
.情报探索,2008(2):50-51.
被引量:4
3
邵晓路.
《解放军报》数据库系统的标引特色与检索策略[J]
.军事记者,2009(5):61-62.
被引量:1
4
宋明亮.
新闻数据库误检透析[J]
.中国传媒科技,2001(6):52-52.
5
冀洁风.
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数据库——对新闻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1999,19(5):12-13.
被引量:3
6
孙海.
反常新闻对群体形象的影响——以女大学生群体为例[J]
.魅力中国,2009,0(22):172-172.
7
张小志.
搞好新闻摄影的三个关键[J]
.新闻前哨,2014(6):81-82.
8
傅刚,陈晓红.
新闻形象散论[J]
.新闻传播,2001(4):23-23.
9
刘刚,潘永辉.
大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J]
.理论观察,2005(6):186-186.
10
马兵.
都市报对女大学生形象的构建——基于《大河报》的定量分析[J]
.青年记者,2010(16):38-39.
被引量:1
改革与开放
2015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