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同镇痛药物对老年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老年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外科术后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机械通气和镇痛、镇静治疗,且因病情需要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分别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2μg·kg-1·min-1、舒芬太尼0.2μg·kg-1·min-1或瑞芬太尼2μg·kg-1·min-1维持镇痛治疗,并联合咪唑安定镇静治疗,维持各组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2~-3分;疼痛评估采用面部表情评分(FPS),以2分为最佳状态,根据患者评分情况调整镇痛、镇静药物泵入速度。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4、8、12、24、48 h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及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的变化。结果①3组患者用药后RASS、FPS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且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3组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②3组患者用药后HR、MAP、CI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瑞芬太尼组用药后12、24、48 h HR(次/min)均较芬太尼组及舒芬太尼组减慢(12 h:70.6±4.8比73.9±6.8、74.5±7.2,24 h:69.2±7.0比75.2±6.6、75.7±5.8,48 h:68.9±5.4比74.5±6.3、76.5±5.7,均P<0.05);舒芬太尼组用药后各时间点MAP(mmHg,1 mmHg=0.133 kPa)、 CI(mL·s-1·m-2)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MAP 4 h:74.8±7.5比70.8±6.5、71.4±6.8,8 h:75.9±6.7比71.2±5.7、70.9±6.9,12 h:76.9±6.8比69.9±6.4、71.9±5.6,24 h:75.6±6.6比70.2±6.2、69.2±6.4,48 h:77.5±6.3比71.5±5.8、71.1±5.9;CI 4 h:73.0±8.8比67.5±6.5、63.5±5.5,8 h:72.2±7.8比63.4±4.8、64.2±5.7,12 h:71.5±7.3比65.5±5.2、67.0±6.0,24 h:72.7±7.3比64.8±6.2、66.2±6.8,48 h:72.4±7.0比65.8±6.3、65.0±6.5,均P<0.05)。③3组患者各时间点ITB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可以排除因患者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压或HR过快。结论与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对MAP及CI的影响更小,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更适合术后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治疗。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3-855,共3页 Chines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基金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科技兴区项目(2012XQ15-0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二级参考文献123

共引文献637

同被引文献182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2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