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理学》中“势”之内涵——从认识论和生成论上考察“势”的超越性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势"的字形上考察其内涵,"势"可以被理解为客观的能预知未来的力。通过考察中国古人对"势"的使用,发现"势"多在认识论的领域内应用。而在《新理学》中,冯友兰打破这一界限,将"势"作为构成人为之实际事物的一大要素,从而赋予以生成论上的意义。宋明理学认为理气结合便能形成实际事物,冯友兰批判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其批判性表现为理气结合只是生成实际之有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势"的作用,同时人为因素也不可缺少,这就将原来的理气二元转变为理气势X(人为因素)四元,这一转变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势"本身的特点,在认识论层面上,沟通了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从生成实际之有的角度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和了理气内部冲突,从而更好地阐释了事物之成。
作者 郑随心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4-88,共5页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陈正俊.势"论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63-73. 被引量:9
  • 2王夫之.船山全书:十五[M].长沙:岳麓书社,1995:820.
  • 3参见T·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37-38页.
  • 4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97.

二级参考文献1

  •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29

同被引文献3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