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知识性质的转变看教师角色的转换——基于历史和实践的概括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应于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现代社会,知识性质也经历了从神秘性、终极性、客观性的转变。每个时代对知识性质理解不同,教师角色定位也不同。我们即将由现代转入后现代之际,知识性质也将由客观性转向文化性。本文分析在知识神秘性、终极性、客观性下,教师角色的特点与不足,指出在文化性下教师应成为"对话者",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其创造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
闫昱洁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1-44,共4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关键词
知识性质
教师角色
文化性
对话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保罗.佛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26.
2
戴维·伯姆 王松涛译.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6.
共引文献
72
1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2
蒲蕊.
自主与开放——对教育学学科重建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30-33.
被引量:3
3
刘欣.
从对话理论看远程教育师生交互原则[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3S):37-39.
被引量:19
4
郁琴芳.
网络时代亲子文化冲突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06(10):73-75.
被引量:1
5
高德胜.
“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11-17.
被引量:24
6
邢秀凤.
课堂对话:实现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1B):32-37.
被引量:3
7
何善亮.
“最近发展区”的多重解读及其教育蕴涵[J]
.教育学报,2007,3(4):29-34.
被引量:31
8
宋晔.
教育关怀: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39-42.
被引量:5
9
郑利霞.
当代教育管理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的生成与彰显[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13-15.
被引量:2
10
唐亚阳,黄艳,成黎明.
将对话教学引入研究生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4):43-4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1
1
朱秀红,刘善槐.
我国乡村教师工作负担的问题表征、不利影响与调适策略——基于全国18省35县的调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0,0(1):88-94.
被引量:90
2
胡金平.
知识人与政治人:陶行知教师角色理论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69-74.
被引量:7
3
冯大鸣.
教师的疲惫与疲惫的教师: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21-24.
被引量:26
4
张人杰.
教师角色冲突解决方法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之批判[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4):12-20.
被引量:26
5
黄赐英,陈联,李世奇.
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
.大学教育科学,2008(1):65-68.
被引量:12
6
董泽芳.
论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
.湖北社会科学,2010(1):167-171.
被引量:51
7
胡芳.
教师角色的总体性观照及其检讨[J]
.当代教育科学,2010(24):3-7.
被引量:5
8
樊小雪,王安全.
教师角色冲突的文化成因及调试[J]
.当代教育科学,2014(24):47-49.
被引量:2
9
任仕君.
论乡村教师与乡土伦理传承[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2):22-27.
被引量:33
10
李镇西.
关于“减少教师非教学工作”的调查报告[J]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4):74-79.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1
1
任仕君.
教师负担问题的社会学审视[J]
.教师发展研究,2023,7(1):1-7.
1
魏国生.
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
.教育探索,2004(3):70-73.
被引量:5
2
李晶,杨焓,李木子.
体验学习背景下教学观建构的走向[J]
.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70-73.
3
李西顺.
故事:一种德育课程[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0):3-6.
被引量:3
4
贺建华.
有效生成:探究式教学的强大动力——基于历史课堂“突发事件”的思考[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0(8):42-44.
5
李运萍.
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差异的原因分析[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S):4-5.
6
谢康,潘亮.
信息社会的教育要求与课程观的转变[J]
.教育评论,2006(2):48-50.
被引量:1
7
郑雪艳,王攀峰,张天宝.
课程知识观的转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04,9(2):89-92.
8
苏海清.
浅谈《大教学论》对近现代教学的意义[J]
.心事,2014,0(18):79-79.
9
韩雪屏.
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质[J]
.语文学习,2003(7):21-25.
被引量:16
10
毛景焕.
用比较的观点看我国当代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J]
.江西教育科研,2000(3):21-23.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