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心性论视域下朱熹“致知”理境探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朱熹的"致知"说在发挥人之本心先天本具的灵昭明觉之知的知觉之能的同时,通过推极心体本具的灵昭明觉之知,在穷理、尽心的工夫引导之下,臻于与物之理的一体贯通。从心性论的视角而言,作为知觉主体的"人心"本身由于具有德性色彩和善恶判断,意味着朱熹的"致知"理境并非纯粹停留在知性的知解层面,而是与德性修养的心性层面密切相关。这突显了灵明昭觉之知在致知的知解认识活动中显发其心性修养的德性意义和价值。在此一理境的照察下,人之心、性与天理通过"致知"的工夫一体贯通。
作者 郭文 李凯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5,共5页 Jiang-huai Tribune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2014年招标课题(JD141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朱子全书(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 2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3沈娟物理”还是“道理”--作为实学的朱子“格物”论MJ].朱子学刊(第24辑):53.
  • 4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答潘文叔(一).
  • 5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卷三).答彭子寿(一).
  • 6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心体与性体上(卷五)[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6

  •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2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3明·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下)[M].曹越,主编.孔宏,点校.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 4明·释藕益.蒲益大师全集(第6册)[M].福建莆田广化寺影印本.
  • 5清·王夫之.尚书引义[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6明·释蒲益.蒲益大师全集(第7册)[M].福建莆田广化寺影印本.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