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唐“四六”艺术的传承与新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代时期,杨吴和南唐相继割据的江淮地区是当时华夏"文物最盛处",而那些置身偏邦的雅逸辞臣,更以其"四六"创作的非凡业绩,为近似荒芜的五代文坛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江南文臣多以博赡称,他们谙熟"燕、许轨范",精通"樊南"诸集,在传承"四六"艺术方面贡献良多。与此同时,他们融散入骈,积极尝试"以古文气格,行之于四六之中",许多章奏、弹文及书檄作品不再拘泥于用典偶对等"体式"限制,议论说理往往自然流畅,颇具气势。凡此,皆为北宋"四六"的开拓发展导夫先路。如果说唐、宋文章渐变转型的艺术契机首先来自骈体俪文,那么南唐"四六"所呈现的传变轨迹最为清晰生动。
作者 李海洁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2,共6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9

  • 1张兴武.北宋“四六”研究的三重思考[J].文学遗产,2015(3):82-94. 被引量:3
  • 2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35册,第824页.
  • 3吴任臣:《十国春秋》卷30《刘承勋传》,中华书局,1983年,第442页.
  • 4殷文圭:《后唐张崇修庐州外罗城记》,董诰编《全唐文》卷868,中华书局,1983年,第9093页.
  • 5史温:《钓矶立谈》,载傅璇琮等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年,第5012页.
  • 6《资治通鉴》卷290,后周广顺二年二月甲辰,中华书局,1956年,第9475页.
  • 7《十国春秋》卷17《南唐后主本纪77,第239页.
  • 8《钓矶立谈》,《五代史书汇编》,第9册,第5016页.
  • 9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40,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23页.
  • 10郑文宝:《江表志》卷2,《五代史书汇编》,第9册,第5086页.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