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脾阴虚”理论浅析参苓白术散方义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参苓白术散出自北宋《惠民和剂局方》,由四君子构架化裁而来,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夹湿证。观习明清诸家脾阴学说,联系参苓白术散的遣方用药,认为其主证当为脾阴虚夹湿证。参苓白术散取"甘平"之法,以补阴为主,同时注重气阴兼顾,补益的同时不忘调畅气机,虚实并治,补而不滞,发挥补脾阴、运脾气、化脾湿之功,为治疗脾阴虚夹湿证的代表方剂。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2期40-41,共2页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基金 国家973资助项目(2013CB5320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金景熙,孟静岩.补脾阴方用药规律[J].天津中医药,2012,29(1):88-90. 被引量:5
  • 2易峰,杨进.缪希雍脾阴学说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9,15(5):4-5. 被引量:7
  • 3刘景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 4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274.
  • 5唐宗海.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9.
  • 6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7.
  • 7张熙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

二级参考文献11

  • 1郑廷彰.浅探缪希雍论治脾阴特色[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6):54-55. 被引量:2
  • 2胡慎柔.慎柔五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 3田维君,魏桂芝.阴虚证治[M].第2版.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6.
  • 4上海中医学院.虚损专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4.
  • 5索延昌.虚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
  • 6徐树楠.李东垣医方精要[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3.
  • 7周之干.周慎斋医学全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101.
  • 8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集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
  • 9智世宏,智振宇.傅山内科临证运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4.
  • 10吴澄.不居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6.

共引文献79

同被引文献113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