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新感觉派以"陌生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用陌生化的都市呈现、陌生化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的异国情调,为我们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深刻意义。新感觉派的叙事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刻彰显,艺术与内容归根到底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新感觉派对现代都市的揭示与批判,我们就失去了理解新感觉派艺术技巧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 杨迎平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2,共5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5、223、208、211页.
  • 2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89、390页.
  • 3周 宪.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39(3):113-121. 被引量:23
  • 4刘呐鸥:《关于电影描写的深度问题》,《现代电影》1933年第3期.
  • 5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J].新青年,1918,5.
  • 6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文汇报》1983年10月18日.
  • 7沈从文.《论穆时英》,《沈从文批评文集》,第215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
  • 8(俄)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引自《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页.
  • 9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全集》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32、331页.
  • 10徐敦广.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0-113.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29

  • 1熊家良.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3-140. 被引量:7
  • 2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A]..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3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 4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1.
  • 5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 6格尔兹著 纳日碧力戈 郭于华.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7本雅明 陈永国译.德国悲剧的起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8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Z].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40页.
  • 9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 10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144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