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新感觉派的陌生化叙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新感觉派以"陌生化"的叙述方式进行了一次小说的叙事革命,他们用陌生化的都市呈现、陌生化的影像抒写和陌生化的异国情调,为我们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深刻意义。新感觉派的叙事革命,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刻彰显,艺术与内容归根到底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们不能看到新感觉派对现代都市的揭示与批判,我们就失去了理解新感觉派艺术技巧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
杨迎平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38-242,共5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新感觉派
陌生化叙事
审美现代性
社会批判性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05、223、208、211页.
2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89、390页.
3
周 宪.
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2,39(3):113-121.
被引量:23
4
刘呐鸥:《关于电影描写的深度问题》,《现代电影》1933年第3期.
5
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J].新青年,1918,5.
6
施蛰存:《关于"现代派"一席谈》,《文汇报》1983年10月18日.
7
沈从文.《论穆时英》,《沈从文批评文集》,第215页,珠海出版社,1998年.
8
(俄)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引自《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页.
9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全集》第一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32、331页.
10
徐敦广.
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与艺术审美主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0-113.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熊家良.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3-140.
被引量:7
2
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A]..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3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1.
5
布莱克.比较现代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6
格尔兹著 纳日碧力戈 郭于华.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本雅明 陈永国译.德国悲剧的起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8
郭沫若.创造十年[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Z].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140页.
9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10
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44
1
张鑫.
南京百年文学史的四副面孔[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3-27.
2
王禹桥,郭建民.
红色主题经典歌曲传播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实证研究[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4):75-86.
3
周引莉.
论《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回应[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
被引量:2
4
张琦.
从文学上海与城市身份建构看张爱玲和王安忆[J]
.中州学刊,2004(5):87-89.
5
杨剑龙,洪玲.
海派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45-52.
被引量:1
6
旷新年.
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J]
.文学评论,2000(4):5-17.
被引量:19
7
博玫.
《紫罗兰》都市叙事中青年男女形象的现代性剖析[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6):101-105.
8
陈军,王金胜.
论《茶馆》的现代性[J]
.艺术百家,2005,21(2):49-51.
被引量:3
9
董文桃.
挽着传统进入现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人”和她的文学史地位问题[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3):15-18.
10
马卫华.
被压抑的城市灵魂——20世纪50~70年代城市文学论[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17-12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娄烨,韩小磊.
《放大》·试论安东尼奥尼影片色彩的非象征性[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6(2):159-164.
被引量:4
2
吴健民.
新感觉派小说的电影特色[J]
.天中学刊,2007,22(3):72-74.
被引量:1
3
冯爱琳.
张爱玲和新感觉派抗拒死亡焦虑的途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7):57-61.
被引量:1
4
吴述桥.
新感觉派和左翼文学关系再考察[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87-94.
被引量:6
5
陈刚.
一次有关心灵通感的视觉实验——与曾剑谈《推拿》的摄影创作[J]
.电影艺术,2015(1):125-128.
被引量:6
6
黄德志,殷鹏飞.
革命与摩登的变奏——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兴衰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9):10-22.
被引量:2
7
杨柳.
《兰心大剧院》:从互文实验到跨类型实践[J]
.当代电影,2021(12):37-41.
被引量:8
8
文学武.
都市空间中的欲望、消费及美学——新感觉派、左翼文学中的上海都市叙事比较[J]
.社会科学,2019,0(3):173-18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彭韬雯.
现代·左翼·传统:新感觉派的死亡叙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0,0(5):113-114.
2
葛同春.
娄烨电影的新感觉派特色研究[J]
.电影文学,2022(19):118-122.
1
黎小冰.
“性”:现代人类突破生存困境的途径——论劳伦斯的“性探索小说”[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7-60.
2
邹艳菁.
《嘉莉妹妹》中的爱情观[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3):113-114.
被引量:2
3
理查德.沃林,方向红.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再思考[J]
.江苏社会科学,2000(1):72-78.
4
杨志强.
钟理和日记里的鲁迅传统[J]
.台湾研究集刊,2009(1):101-106.
5
李赵君.
论先锋文学对形式主义的接受[J]
.文学教育,2012(5):100-101.
6
楼青.
浅谈安徒生童话的宗教精神[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09(4):96-97.
7
王升,孟凡珍.
茨威格小说的社会批判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90-92.
8
杨清,汤前米.
寓社会批判于人生命运的描写中——读《孔乙己》[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2):53-53.
9
张惠玲,杜逾舸.
论西方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异同[J]
.青海师专学报,2007,27(6):55-57.
10
李玉娜.
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6):31-33.
东南学术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