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56-456,共1页
China Pharmacy
同被引文献103
-
1卫生部医疗器械立法考察组.美国和瑞典的医疗器械管理体制及法律规定[J].中国卫生法制,1996,0(3):44-46. 被引量:1
-
2李潮欣,李甦伟,彭华涛.风险转移的常见策略分析[J].价值工程,2005,24(1):97-99. 被引量:5
-
3陈齐斌,季玉玲.化学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管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1):99-106. 被引量:15
-
4张石革,胡茵,王功立.上市后药物再评价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药房,1994,5(5):30-31. 被引量:1
-
5程鲁榕.美国FDA加强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J].中国药物警戒,2005,2(2):121-121. 被引量:1
-
6郭晓昕,吴晔,任经天,程鲁榕.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J].中国药物警戒,2004,1(1):37-40. 被引量:10
-
7王越,孙骏,徐厚明,车艳,张国良.从COX-2抑制剂事件看上市药品风险管理[J].中国药物警戒,2005,2(3):158-159. 被引量:3
-
8竟永华,郭剑非,李行.美国药品风险管理指南与案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5,2(4):193-196. 被引量:15
-
9程鲁榕.药品呼唤上市后再评价[J].中国药物警戒,2005,2(4):220-225. 被引量:8
-
10王青,曹进,高增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平衡检查[J].中国药事,2005,19(12):725-72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6
-
1刘知音,金英.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19-20. 被引量:3
-
2王兰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4):282-289. 被引量:46
-
3施敬云.药物安全性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J].海峡药学,2007,19(1):90-92. 被引量:4
-
4宋金波,曹秀琴,耿桂萍.对我国药品再评价制度的认识与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08,5(2):93-96. 被引量:3
-
5唐慧鑫,马爱霞,孙骏.制药企业上市药品风险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2008,5(4):215-219. 被引量:4
-
6唐平.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初探[J].中国药物警戒,2008,5(5):268-270. 被引量:7
-
7姚燕萍,王佳域,常峰,陈永法,邵蓉.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8):466-469. 被引量:3
-
8张薇,张文君,顾宝根,张延秋.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药再评价机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11):13-18. 被引量:3
-
9甘晓玲,孙利华.我国制药企业物料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8):159-160. 被引量:1
-
10王颖,蔡中琴,赵利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中国药业,2011,20(20):7-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20
-
1吴雨桐,吴思佳,杨建卫,何依娜,李洪凯,黄琳,刘云霞.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2021年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关联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60(12):111-118. 被引量:9
-
2张建西,张卫红,张艳梅,胡云龙.风险评估在原料药合成研究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35-35.
-
3王志锋,王伟,刘桂生.某市医疗机构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管理现状[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13-16. 被引量:4
-
4宓现强,王聪,潘尔顿,陈洁.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55-56. 被引量:11
-
5刘知音,金英.药品生产风险管理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3):19-20. 被引量:3
-
6史长松,高丽.婴幼儿静脉滴注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安全性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11). 被引量:2
-
7张素敏,曹立亚,王兰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相关法规解读[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1):7-10. 被引量:10
-
8孟刚,梁万年,李少丽,王亚东,颜敏,曹立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5,11(1):11-14. 被引量:19
-
9王兰明.国际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概况[J].中国药业,2005,14(3):18-20. 被引量:13
-
10迟绍琴,朱聪,李广田.医疗消毒用品监控管理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97-798.
-
1吴晔,吴涛,詹思延,郭晓昕,王娟,吴婷,刘利容.利巴韦林的安全性与利益-风险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4):210-213. 被引量:27
-
2杜淑娴,王平,李娜,刘玉清,李一石.胺碘酮的安全性与利益-风险分析[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7,7(4):232-236. 被引量:4
-
3王兰明.药品利益-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J].中国药师,2003,6(3):175-176. 被引量:8
-
4边原,杨勇,陈鸣,李刚,龙恩武.含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调查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9):1206-1209. 被引量:3
-
5闫晶超,沈剑文,黄滔敏,陈念祖.眼科门诊抗菌药物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调查及处方点评[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2):214-216. 被引量:3
-
6我国非处方药达4488种基本满足零售需求[J].制药原料及中间体信息,2005(10):1-2.
-
7马迪.转基因三文鱼,真的安全吗[J].今日中国,2016,0(2):53-53.
-
8郑晶心.FDA要求企业进行更多的上市后研究[J].国外药讯,2004(10):2-2.
-
9全球药品研发进展(2005.1.1-2005.2.1)[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5).
-
10杨祝方.善于沟通,事半功倍:谈医药代表的培训[J].医药经济,1999(3):2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