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3,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11AZD064]
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培养人选支助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重大培育项目"现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代文学的变迁"[SWU120910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