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乌龙茶树品种及其高香绿茶配套加工对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乌龙茶树品种叶片形态、叶片内含化合物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乌龙茶树品种的高香绿茶配套加工技术,旨在为乌龙茶树品种配套高香绿茶的加工提供帮助。
作者
李冰
机构地区
福安市湾坞镇农技服务中心
出处
《农技服务》
2015年第11期14-15,41,共3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乌龙茶
品种
高香绿茶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75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6
1
严学成.福建乌龙茶品种间叶结构的比较.福建茶叶,1982,(2):2-2.
2
杨伟丽,何文斌,张杰,朱先明.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J]
.茶叶科学,1993,13(2):93-99.
被引量:20
3
张天福.
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对乌龙茶品质风格的影响[J]
.福建茶叶,1994,17(3):5-7.
被引量:19
4
庄国霖,叶锦凤.
乌龙茶茶树品种研究的进展[J]
.福建茶叶,1994,17(1):2-4.
被引量:5
5
林正奎,华映芳,谷豫红.中国福建铁观音、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4,26(5):513-522.
6
陈荣冰,姚信恩,黄福平.
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研究概述[J]
.福建茶叶,1997,20(3):14-17.
被引量:6
7
郭雯飞.
茶叶香气生成机理的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1996(4):34-37.
被引量:77
8
袁自春,胡善国.
一种绿茶加工工艺及技术要点[J]
.中国茶叶,2008,30(6):25-25.
被引量:5
9
游小妹,陈常颂,张全婢.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J]
.茶叶科学技术,2006(4):25-26.
被引量:8
10
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广东特色茶品种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7,34(8):81-83.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梁月荣.
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20(S1):83-87.
被引量:16
2
钟映富,林强,袁林颖,周正科.
提高针形绿名茶色泽的技术要点[J]
.茶叶,2004,30(3):166-167.
被引量:6
3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4
刘新,殷鸿范.
微波炉处理茶叶试验初报[J]
.中国茶叶,1993,15(1):16-17.
被引量:16
5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6
赵祖光.
茶叶热风杀青机简介[J]
.中国茶叶,2005,27(3):35-35.
被引量:3
7
王玉,李凤娟,丁兆堂,杜金华.
利用杀青叶提取茶绿色素工艺研究[J]
.茶叶,2005,31(2):97-99.
被引量:8
8
庄国霖,叶锦凤.
乌龙茶茶树品种研究的进展[J]
.福建茶叶,1994,17(1):2-4.
被引量:5
9
陈荣冰,黄福平,杨燕清.
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选育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1995(4):21-28.
被引量:6
10
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方辉遂.
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糖胺化合物的变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5,14(4):401-407.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75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9
2
郭洪伟,田云刚,王建霞,刘一涵,邓静,瞿继团,魏华.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9-28.
被引量:9
3
彭雪梅,张卫明,刘起棠,顾龚平,陆长梅.
不同杀青工艺对罗布麻茶品质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64-467.
被引量:8
4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5
齐桂年,谢建国,吴永刚,陈昌辉,单虹丽.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J]
.福建茶叶,2004,27(3):3-4.
被引量:45
6
郭雅玲,杨婵婵,陈昇.
利用微波改善中低档乌龙茶品质的效果初报[J]
.福建茶叶,2004,27(4):5-6.
被引量:2
7
朱旺升,倪德江.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4):19-22.
被引量:11
8
张贻礼.
加速茶树良种选育的几个问题[J]
.茶叶通讯,1994(3):17-21.
被引量:4
9
周继荣,陈玉琼,倪德江.
鹿苑茶机械加工技术[J]
.中国茶叶加工,2005(1):33-33.
被引量:4
10
李叶云,江昌俊,王朝霞,余有本.
茶叶加工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84-8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2
1
李冬梅,王婧,毕良武,赵振东.
提取方法对茶油中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影响[J]
.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1):9-12.
被引量:55
2
谭月萍,黄建安,刘仲华.
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在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6,33(1):35-38.
被引量:34
3
李永菊.
茶叶香气的提取方法[J]
.茶叶科学技术,2006(4):15-16.
被引量:40
4
游小妹,陈常颂,张全婢.
乌龙茶工艺在绿茶加工中的初探[J]
.茶叶科学技术,2006(4):25-26.
被引量:8
5
王小云,杨春,谭少波,林国轩,刘玉芳.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J]
.广西农学报,2008,23(4):47-48.
被引量:12
6
周山花,靳秀琴,姜先果,诸富根.
2,3-戊二酮合成新工艺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6):1-4.
被引量:6
7
陈亮,赵丽萍,马春雷,王新超,姚明哲.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和β-樱草糖苷酶基因表达差异分析[J]
.园艺学报,2009,36(1):87-92.
被引量:26
8
杜桐源,熊锦君,王泽华,孔繁雷.
顺,顺-7,11-十六碳二烯醛——黄皮潜叶蛾性引诱剂[J]
.应用昆虫学报,1989,47(3):147-149.
被引量:1
9
梁新华,郑彩霞,张风侠.
甘草中角鲨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1856-1857.
被引量:15
10
陈栋,李家贤,卓敏,李道成,吴华玲,赵超艺,乔小燕,晏嫦妤,黄华林,孙世利,谢火生.
高香型红(白)茶兼用新品种丹霞2号的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1):46-5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黄旦益,齐冬晴,沈程文,邓岳朝,王旭,李银花.
不同乌龙茶品种(品系)鲜叶香气组分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0):189-199.
被引量:19
2
汤丽芳,刘娴,林挺兴,王兴华,何明旺,陈亮.
乌龙茶品种黄观音制作花香绿茶关键加工工艺[J]
.福建茶叶,2024,46(7):34-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冯德品,周颖,仇方方,褚飞洋,黄少奇,胡光灿,黄声东.
宜昌毛尖香气品质特点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S01):147-149.
2
陈育才.
六个高香乌龙茶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探[J]
.福建茶叶,2017,39(4):4-5.
被引量:9
3
王赞,郭雅玲.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特征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5):1603-1609.
被引量:19
4
刘金,方俊,谢艳华,李梦丹,陈力力,夏志兰.
灵芝红茶复合茶饮料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1):191-200.
被引量:10
5
王蔚,黄旭建,易国春,许思敏,郭雅玲.
HS-GC/MS法分析乌龙茶挥发性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31(2):222-229.
被引量:12
6
黄怀生,粟本文,钟兴刚,黎娜.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加工的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01-107.
被引量:7
7
马林龙,刘艳丽,曹丹,龚自明,刘盼盼,金孝芳.
湖北优良茶树品系绿茶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2019,40(10):251-256.
被引量:18
8
郭丽,吕海鹏,陈明杰,张悦,把熠晨,郭雅玲,林智.
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J]
.茶叶科学,2019,39(5):611-618.
被引量:11
9
张欣,刘帅,赵洁,江棋,鄢韬,王富华.
乌龙茶品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9):21-25.
被引量:12
10
曹学娇,兰亚琼,徐为民,吴刚,孙聪,刘锐,陈吕军.
不同饮用水对惠明茶茶汤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3):68-76.
被引量:3
1
杨素娟,王玉书,杨亚军,陈文怀,杨跃华,陈炳环.
早生高香绿茶品种龙井长叶的选育[J]
.中国茶叶,1995,17(6):14-16.
被引量:11
2
陈昌辉,齐桂年,黄烈平.
高香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151-2154.
被引量:30
3
包云秀,梁名志,杨兴荣,黄玫,陈林波,田易萍,徐丕忠,李友勇.
高香优质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毫’选育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8):144-149.
被引量:4
4
包云秀,梁名志,杨兴荣,黄玫,陈林波,田易萍,徐丕忠,李友勇.
Breed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Yunchachunhao, a New Tea Variety with Full Aroma and High Quality[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4):571-575.
被引量:1
5
金开美,吕立哲,郑杰,任红楼.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94-399.
被引量:2
6
许安会,蒋绍波.
中国名茶之乡的精彩演绎—谷城茶产业向高端起航[J]
.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11(4):49-50.
7
申强,吴军.
新疆阿合奇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
.上海农业科技,2014(6):8-9.
8
尤志明,杨如兴,陈林,曾明森,吴志丹,翁伯琦.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茶叶科研成效及“十三五”工作展望[J]
.茶叶学报,2016,27(1):1-6.
被引量:5
农技服务
201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