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洞庭湖区20年(1994—2013年)主要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产量的角度衡量模式的自然抗灾能力,双季稻+冬闲模式产量最稳定,适合继续推广;其次是一季稻+油菜模式,表现最差的是油菜+棉花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从效益的角度分析,就平均效益而言,油菜+棉花的效益是最好的,但其波动性也是最大的;双季稻+冬闲和一季稻+油菜模式波动的平均效益及波动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常德市的3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波动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双季稻+冬闲;平均效益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双季稻+冬闲。益阳市3种模式的效益波动油菜+棉花>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平均效益双季稻+冬闲>油菜+棉花>一季稻+油菜。岳阳市3种模式的效益波动油菜+棉花>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平均效益双季稻+冬闲>一季稻+油菜>油菜+棉花。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2期15-17,共3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20B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