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学子记忆》创作浅谈 被引量:5

Public Art and the Spirit of Public Space in Students' Memori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近年来轨道交通空间中艺术品的发展,针对公共艺术和轨道交通空间场所关系的探索已经十分必要,这是轨道交通空间艺术品中界定浮雕、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与公共艺术之间区别的关键所在。在北京地铁十五号线二期清华东路站公共艺术品《学子记忆》的创作中,将公共生活空间和公共艺术创作理念结合在一起,旨在凝聚区域人文共识,从历史、文化、社区、人群等角度探索当地的文脉特色,获得该公共艺术创作的在地素材,研究场所精神同地域文脉的同音共律,从而促进了公众对该地域的认同,最终使得作品深入公众记忆的情感核心。
作者 魏鑫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3,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公共艺术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5CG158)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杨宁:《诺伯格·舒尔兹的建筑现象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第36页.
  • 2宣炜:《场所精神与建筑的归根复命:王澍作品之现象学解读》.学海出版社.北京,2012,第234页.
  • 3[挪威]ChristianNor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施植明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第18页.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