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启蒙中的明与暗:柏拉图的洞穴和鲁迅的铁屋子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个熟悉鲁迅的人,当他合上《呐喊·自序》,随手翻开《理想国》,读到著名的“洞穴”寓言时,会不会惊奇地觉得,鲁迅的“铁屋子”,也有可能是在重复柏拉图的故事呢?当他沿着“洞穴”与“铁屋子”那令人惊奇的相通之处往前行进,想要进一步探究两者的异同时,他会不会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鲁迅改造国民灵魂,打破“铁屋子”的“呐喊”,和柏拉图引导“洞穴囚徒”实现“灵魂转向”的“辩证法”,想要解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呢?
作者
段从学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4-72,共9页
关键词
“洞穴”
柏拉图
鲁迅
铁
《理想国》
国民灵魂
灵魂转向
辩证法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B502.23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段从学.
答复这个问题:“娜拉走后怎样?”——一个可能的出口[J]
.鲁迅研究月刊,2012(7):11-21.
被引量:3
2
段从学.
悖论与困境——以《少年中国说》和《呐喊·自序》为中心[J]
.山东社会科学,2009(6):15-2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林基成.
天演=进化?=进步? 重读《天演论》[J]
.读书,1991,0(12):29-38.
被引量:18
2
高一涵.《共和国与青年之责任》[J].青年杂志,.
3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李大钊全集》(第2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65页,第369页.
4
张志扬.《启蒙思想中死去的与活着的》.《缺席的权力》.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2-93页.
5
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何干之文集》(第2卷).北京出版社,1984年,第1-2页.
6
张志扬.《渎神的节日》.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25页.
7
林同济.《廿年来中国思想的转变与综合》.温儒敏,丁晓萍编.《时代之波--战国策派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334页.
8
郭沫若.《抗战与文化》[J].自由中国,1938,3.
9
施蛰存.《"文"而不"学"》.《文艺百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79-180页.
10
废名.《《周作人散文钞》序》.止庵编.《废名文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第120页.
共引文献
4
1
王海林,董四代.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综述——以《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J]
.绥化学院学报,2012,32(3):76-79.
被引量:3
2
段从学.
《呼兰河传》的“写法”与“主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7):1-13.
被引量:16
3
贾颖妮.
论萧红晚期小说中的家园眷恋[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3(2):20-25.
4
郑晓岚.
近代中国的“少年论述”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79.
同被引文献
102
1
范国富.“父亲”的觉醒与“青年”的自觉——鲁迅与《新青年》的“潜对话”[J].鲁迅研究月刊,2015,(9).
2
张娟.
都市视角下的鲁迅《野草》重释[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48-153.
被引量:4
3
李国华.
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一解[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6-19.
被引量:13
4
国家玮.
作为反讽的“再描述”与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孤独者》重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20-32.
被引量:2
5
汪卫东.
“虚无”如何面对,如何抗击?——《野草》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深度比较[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1):33-44.
被引量:4
6
栾梅健.
从“启蒙”到“作为老百姓写作”——莫言对鲁迅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J]
.南京社会科学,2015(1):6-12.
被引量:5
7
张丽华.
“原来死住在生的隔壁”——从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角度阅读鲁迅小说《明天》[J]
.文学评论,2015(1):76-87.
被引量:8
8
宋剑华.
“呐喊”何须“彷徨”?——论鲁迅小说对于思想启蒙的困惑与质疑[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1):95-104.
被引量:12
9
田天.
鲁迅与林纾的“骂人”[J]
.长城,2015(1):200-203.
被引量:1
10
黄高锋.
从“鲁迅方向”到“赵树理方向”——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下的解放区文学[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0(1):83-8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姜振昌,左甜甜,王格林,沈君丽.
2015年中国鲁迅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6(4):1-11.
2
张娟.
《野草》中的“陌生人”世界和城市批判[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6-133.
3
李润洲.
研究生比较写作的方法论反思--一种教育学的视角[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2):88-93.
1
戚瑞.
《王制》中的洞穴与灵魂转向[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340-342.
被引量:1
2
陈爱强,崔元明.
国民幽秘灵魂的发见与批判——鲁迅论道教文化[J]
.东岳论丛,2000,21(1):118-122.
被引量:1
3
肖会舜.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91-95.
4
江南春.
从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J]
.首席财务官,2009,7(6):96-96.
5
思齐.
自由与解放: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4):90-91.
6
牛倩.
试析柏拉图《理想国》的运思逻辑——以“洞穴喻”为例[J]
.才智,2016,0(4):205-205.
7
邵晗,古艳芳.
柏拉图“洞穴比喻”探析[J]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24-127.
被引量:3
8
潘知常.
否定之维:“灵魂转向的技巧”——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的一个贡献[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2):34-42.
被引量:3
9
尚庆春.
《理想国》中的“洞穴喻”的当代教育启示[J]
.东方企业文化,2012(A09):281-282.
被引量:2
10
戴维·布鲁克斯,冯锦(译).
人格问题[J]
.英语世界,2013(7):97-100.
文艺争鸣
201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