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审视大学功能:我们应教给学生什么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应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这种被称为灵魂的东西,需要教师去传授。大学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导师不仅应该是学术的引路人。
作者
纪宝成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2年第3期48-49,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关键词
大学功能
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
创新
学风
大学教育
实践能力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6
1
姜丽美.
构建我国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就业保障机制[J]
.生产力研究,2008(12):79-80.
被引量:11
2
魏博,张罗云.
“啃老族”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
.文教资料,2006(11):212-213.
被引量:4
3
吕鹏.
他们不再是孩子了 关于“新失业群体”现状的社会学报告[J]
.社会,2005,25(4):119-142.
被引量:27
4
杨璠,冯文全.
城市“新失业群体”现象之教育原因与对策思路[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8):121-124.
被引量:7
5
吕鹏.
他们拒绝长大——“新失业群体”这样生存[J]
.社区,2005(20):45-47.
被引量:1
6
崔迎春.
日本的“NEET”问题[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698-701.
被引量:8
7
胡解旺.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J]
.当代青年研究,2006(1):36-38.
被引量:20
8
沈之菲.
NEET族之家庭教育应因[J]
.上海教育科研,2006(2):70-72.
被引量:9
9
周济.
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
.中国高等教育,2006(3):9-13.
被引量:156
10
李虹.
当代中国“啃老族”现象审视[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62-6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袁国华,陈新艳.
高等教育营销的若干特点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1):235-239.
被引量:5
2
袁国华,甘碧群.
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6-9.
被引量:6
3
宋菲,赵玲玲,雷云.
绿色发展理念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7(39):1-4.
被引量:4
4
廖立国.
实现“中国梦”的大学使命[J]
.珠江论丛,2014(3):3-12.
被引量:1
5
韩倩,朱志勇.
大学之痛与身份之殇:高学历尼特族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2015,3(2):190-2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张应成.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教学问题与改革路径[J]
.大视野,2021(6):60-63.
被引量:2
2
袁国华.
高等教育营销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12-16.
被引量:10
3
李颖伦.
从校友捐赠看地方高校的形象塑造[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03-106.
被引量:2
4
赵占恒,王爱芳.
我国高等教育营销浅析[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9(9):98-99.
被引量:2
5
李小霞.
我国公办高校开展教育营销的对策[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98-100.
6
韩天炜.
高校留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考[J]
.科教导刊,2013(29):242-243.
被引量:1
7
曹强,虞文美.
网络交互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151-154.
被引量:6
8
刘远.
高校学生国际交流服务管理新思考[J]
.管理观察,2014(4):89-89.
9
王冬兰,容蕾蕾.
美国高等教育营销行为的产生及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9):127-129.
被引量:1
10
高加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东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为例[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84-189.
被引量:2
1
明哲.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
.才智,2015,0(22).
被引量:2
2
田建国.
关于高校当前工作的思考[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14(4):3-5.
3
杨行玉,单福东,向纪明,屈险峰.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1):100-103.
被引量:2
4
郭新立.
从大学功能累积分布规律看高等教育重点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9):15-17.
被引量:6
5
曾开富.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学科布局的比较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S1):135-143.
被引量:8
6
怀进鹏.
用新型的人才观对大学功能进行重新认识[J]
.教育与职业,2012(7):49-49.
7
王一军.
大学课程:发展学生“个人知识”的必要与可能[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23):9-9.
8
杜微.
以大学的四大功能为着力点——推进学院改革发展[J]
.杂文月刊(下半月),2015(7):8-8.
被引量:1
9
刘理.
大学引领功能新探[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13):10-10.
10
刘贵富,朱俊义.
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3):23-26.
被引量:21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