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质性社会”管理中“积极公众”的话语塑造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质性社会"管理有别于"量化社会"管理,是在"量化社会"管理基础上的创新,是从以权力为中心的单向管理模式向权力与权利双向良性交互作用的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公众、社会组织从"社会资源接受者"向"社会资源生产者"的转变。"质性社会"管理针对社会发展的幸福、和谐等质性需求,充分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中的质性思维,通过话语的重释和更新来塑造主动参与、承担责任的"积极公众"。"积极公众"在不同领域及具体语境具有不同称谓,"百姓""群众""公众"等话语体现出国家(政府)与公众在不同领域中的角色、功能和责权利的边界。
作者 那瑛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经典社会调查与质性社会学理论的构建研究"(15BSH008)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项目"社会管理的‘公私共媒’模式研究"(HEUCF2013130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73

共引文献31

同被引文献2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