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刍议桐城家法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桐城派崛起于康熙年间,衰亡于民国初年,是清代文坛上绵延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散文流派.它先后归聚作家一千二百多人,创立了系统的散文理论,以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汝纶、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为代表作家,留下了丰富的作品. 陈平原说:"讨论中国文学史,教育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绝对是个值得认真经营的领域."[1]重视教育本就是桐城传统,桐城文人几乎无一不是以教书为业,且往往终身乐此不疲.陈衍曾云:"方姚之后,文法大明,作文甚易."也正因此,桐城义法得以薪火相传,桐城之文蔚为大观.
作者 胡丹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16-18,2,共3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张英.龙眠古文初集续笃素堂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 2李松荣.张裕钊书札辑补——《中国学报》上的《张廉卿先生论文书牍摘抄》[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9(3):19-31. 被引量:3
  • 3姚鼐.与陈硕士其十三.选自惜抱先生尺牍卷七[M].水万柳堂影刻本,1909.
  • 4梅曾亮.与孙芝堂书柏枧山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5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6常埔璋.桐城吴氏古文读本[M].文明书局排印本,1905.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