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红芪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的:为红芪的道地性及品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历代本草著作,从异名、释名、基源、品质及道地沿革5个方面对红芪进行本草考证。结果:历代本草中多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使用;经历史变迁终与黄芪区别运用,现指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据本草记载,红芪的道地产区多为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结论:历史上红芪来源复杂,品质参差不齐,原产地变迁较大,现主要分布在甘肃陇南、定西地区,一般被认为是甘肃的道地药材,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
出处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860-4862,共3页 China Pharmac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6062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魏·吴普等述.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
  • 2李广民,王维宁,胡妙申.中药红芪生药学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8):453.
  •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729.
  •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四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9.
  • 5梁·陶弘景,尚志均辑校.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6唐·苏敬.尚志钧辑校.新修本草:卷七[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92.
  • 7宋·苏敬.尚志钧辑校.图经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3.
  • 8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 9明·陈嘉谟.张印生,韩学杰,赵慧玲校注.本草蒙筌:卷一草部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29.
  • 10明·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66-467.

二级参考文献3

  • 1张南平,肖新月,张萍,林瑞超.中药材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05,19(1):47-50. 被引量:20
  • 2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87-489.
  • 3赵达文主编.中国药典-中药材外形组织粉末图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45.

共引文献72

同被引文献358

引证文献25

二级引证文献1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