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职教师资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职业教育中的灵魂所在就是其职教师资力量的高低,它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当前我国职教师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继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因此,应该尽快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能力培养体系,并把它付诸实践,从而为我国职教师资水平提高提供有效的依据与可行的指导。
作者
黎卫
机构地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
出处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3,共3页
Continui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职教师资
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
实践
分类号
G71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李静.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52-55.
被引量:15
2
卢艳.
浅析专业教师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
.考试周刊,2011(82):30-30.
被引量:3
3
章艳华.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培养途径探析[J]
.职教论坛,2010,26(5):71-72.
被引量:7
4
郑秀英,周志刚.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现状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2):75-7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贺文瑾,石伟平.
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9):73-78.
被引量:116
2
詹志春.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
.江西社会科学,1997,17(2):91-93.
被引量:3
3
李毓秋,崔艳萍.
试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20):39-40.
被引量:16
4
郝文星.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问题初探[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6):42-45.
被引量:15
5
赵志群.
关于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及其专门化问题的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0-25.
被引量:20
6
王玉苗,孙志河,柳靖.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讨[J]
.职教论坛,2005,21(05S):52-54.
被引量:27
7
邵来成.
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40-141.
被引量:10
8
刘娜.
试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J]
.职教论坛,2006,22(03X):15-17.
被引量:11
9
李娟华.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探析[J]
.教育探索,2006(11):108-109.
被引量:20
10
彭爽.
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77-178.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32
1
刘永萍,王毓君.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执行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课程(教研版),2012(4):4-5.
2
吴卉.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述评[J]
.教育与职业,2012(15):17-19.
被引量:3
3
梁昊.
河南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5X):20-21.
4
马宪亭,王宏臣,张月平.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
.职教通讯,2012(17):61-62.
被引量:1
5
苗英恺,陈佳.
高职教师培训方式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2(36):94-95.
被引量:1
6
刘光然,郭桂英,张召霞.
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109-113.
被引量:8
7
陈嘉怡.
新办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3):260-261.
被引量:1
8
葛炳伟.
高职教师专业化研究述评[J]
.中国成人教育,2013(20):103-105.
被引量:2
9
胡亚荣.
以课程建设带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5):254-254.
10
张荣胜,杨俊.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6):36-4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1
1
胡重庆.
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困境及化解策略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61-67.
被引量:15
2
周昊昊,章春筱,张棉好.
基于扎根理论的职教师范生从教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5):47-53.
被引量:13
3
钱瑶.
“多能合一”型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定位及培育途径构建——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的探讨[J]
.亚太教育,2016,0(2):55-55.
被引量:1
4
王继平,盛晓君.
简析职教教师企业实践的必要性与有效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3):44-47.
被引量:10
5
许琰.
“私人订制”模式培养专家型职教教师的路径探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9-11.
被引量:2
6
杜学文,梁雪,王曼.
职教师资培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问题与出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5(5):127-129.
被引量:5
7
鄢彩玲.
能力导向的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以电工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为例[J]
.职教论坛,2017,33(21):86-89.
被引量:4
8
念潮旭.
中职师资培养的逻辑、困境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4):87-93.
被引量:3
9
魏非,章玉霞,李树培,杨淑婷,闫寒冰.
微认证赋能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精准测评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2):79-86.
被引量:19
10
韩雪军,曹晔.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化:新时代中职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向与行动方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6):20-2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李素君,周丽楠,魏丽丽.
校企协同视角下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20,0(2):89-91.
被引量:2
2
李若梅,陈冬冬,钟唯,李娅玲.
标准视域下职教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4):36-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欧阳宇,凌鸿雁,陈凤琼,余新武.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培养实践为例[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2):107-112.
被引量:1
2
彭洁,王浪.
新职教法背景下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基本要求与纾解路径[J]
.职教通讯,2023(3):81-87.
3
王燕子,袁晓.
职教师范生的心理资本能提升工作中心性吗?——专业认同与核心自我评价的作用[J]
.职教论坛,2024,40(5):70-80.
4
王蕊,宋羿昊.
职业教育师范生高质量就业: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4,46(5):23-27.
1
侯小娟.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J]
.成人高教学刊,2002(2):43-46.
被引量:4
2
王汝印.
关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
.职教论坛,2009,25(08Z):12-13.
被引量:2
3
吴威霞.
新时期职业学校管理面临挑战[J]
.青海教育,2010(9):33-34.
4
谢明荣.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十大着力点[J]
.教育与职业,2004(23):4-6.
被引量:3
5
杨晓涛,刘晓宁,孟凡媛,张艳妮.
现代教育技术在畲乡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5,21(2X):168-169.
6
姚丰焱,段新安.
喜看职教谱华章——寻访黄冈市职业教育做活、做大、做强之路[J]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2(22):37-41.
7
章仁彪.
以职为志 转识为智 由技入道——职业教育与职业人格、职业精神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2):31-32.
被引量:4
8
韦莉娜.
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J]
.职教论坛,2015,31(19):13-19.
被引量:3
9
梁晓峰,徐勇.
2003年南京市成人教育成绩斐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0(11):59-60.
10
檀钊.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问题与展望[J]
.轻工科技,2015,31(3):140-142.
被引量:5
继续教育研究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