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讲话》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为1940年代的中国文学确立了明确的大众化标准,为文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不仅对文学的题材、创作手法、创作对象进行了规约,还对文学的语言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尤其是丁玲、周立波等作家在《讲话》前后小说语言的变化较为明显,可以凸显《讲话》对于文学语言变革的贡献。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0-105,共6页
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项目"关于‘延安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调查研究"(YY2013-9)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延安时期红色经典艺术的生成及其影响研究"(14JK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