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周星驰电影的悖论性 被引量:1

Theory of Paradox of Stephen Chow Mov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周星驰的电影受到大众欢迎,其中原因在于电影遵循后现代主义价值观,充满了悖论性,具体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颠覆性设计;对人物语言的偏离性设计;故事背景的穿越性;人物性格设计的悖论性等。周星驰正是以这种悖论的方式,创造出了电影中的喜剧、悲剧、闹剧和感觉情绪方面的喜、怒、哀、乐等,给电影带来了复杂的结构,带来了吸引力。 Stephen chow's movies are welcomed by the mas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movie follows the post-modern values, full of paradox, embodies the subversive of character image design; Deviate from the design language of the characters; The story background through sex; Character design such as the paradox of sex. Stephen chow is in the form of this paradox, created in the film comedy, tragedy and farce and feeling of happiness, anger, sorrow and joy, etc., to film has brought the complex structures, the appeal.
作者 程雅倩
出处 《科技视界》 2015年第36期51-51,71,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基金 湖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4xjr23Q)
关键词 无厘头 悖论性 周星驰 Wulitou, Th. paradox ofnather Stephen Chow ]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16页.
  • 2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孟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第68页,第48页,第74-76页.
  • 3《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269、776页.
  • 4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5奇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邵迎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6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方晓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
  • 7马修·温斯顿.《布莱顿的黑色幽默与黑色幽默》,龚园译,参见王树昌编.《喜剧理论在当代世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99-100、10l、102、102.
  • 8《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Ⅰ),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33.
  • 9包洛斯.《我思,故我笑》,参见陈瑞麟校订序.《我笑,故我思》,古秀玲,蔡政宏,蔡伟鼎合译,台北:立绪出版社,2001年,15.
  • 10陈焜.《西方现代派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6、7、19、13、335-336.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