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从桃核承气汤条文浅谈伤寒腹诊的气机内涵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桃核承气汤为例,通过原条文精读、方药理解及上下条文互参等方法对《伤寒论》"106条"进行条文分析,揣摩仲景思维,指出其气机特点是邪入热结,重点在结,且有成形之势。认为伤寒腹诊不仅仅是腹证方证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在腹诊现象的背后对患者的气机状态的良好把握。
作者
李铭
刘健
郭顺
范竞
机构地区
江苏省中医院
出处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4期83-84,共2页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桃核承气汤
腹诊
气机
《伤寒论》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1
王玉玺,崔瑞林.
论腹诊少腹急结症及临床应用[J]
.中外医疗,2008,27(4):39-39.
被引量:4
2
张友堂,王凤玲.
桃核承气汤证脉证研究[J]
.河南中医,2013,33(2):157-158.
被引量:1
3
庞军,王开龙,唐宏亮,雷龙鸣,甘炜.
“开阖枢”争议之我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12-14.
被引量:7
4
叶伯鑫.
从气味配伍理论和煎煮法浅析寒温并用的配伍机理[J]
.光明中医,2011,26(9):1919-1920.
被引量:1
5
宋瑞芳.
《伤寒论》腹诊方法与应用[J]
.甘肃中医,2011,24(3):7-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程昭寰,王永炎.
试论《内经》方剂气味配伍理论及意义[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44-46.
被引量:11
2
王希哲,李宝丽.
“开阖枢”与“关阖抠”在《伤寒论》中的运用[J]
.河南中医,1995,15(6):332-333.
被引量:5
3
谢庆湘,谢亮.
《内经》药物阴阳属性理论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5,36(8):15-16.
被引量:3
4
辛智科.
《伤寒论》方证治法应用特点[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4):1-3.
被引量:1
5
翁超明.
从络病理论解读“六经辨证”本质[J]
.疑难病杂志,2007,6(4):223-225.
被引量:6
6
李其忠 程磐基.《伤寒论》六经与《灵枢·经脉》并非一脉相承.中医杂志,1981,:76-77.
7
孙光荣.试论少阳为阳枢,厥阴为阴枢.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16-29,27.
8
刘贵仁.试论厥阴主枢.陕西中医,1987,:350-352.
9
杨在纲.调理阳气、转运枢机-伤寒少阳及厥阴病治疗原则探讨.中国医药学报,2000,:266-268.
10
庞军,唐宏亮,杨扬,雷龙鸣.
将“枢经”理论引入亚健康领域的探讨[J]
.四川中医,2007,25(9):9-10.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3
1
林雪婷,杨培培,符维艳,农章嵩,唐宏亮,卢栋明,王雄将,梁英业,廖钰琳,喻斌,王开龙.
基于LC3-II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自噬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201-205.
被引量:1
2
李璐,安冬,李萍,梁永林.
“开阖枢”理论与植物神经的比较研究[J]
.光明中医,2018,33(24):3636-3638.
被引量:10
3
张海鸥,王克穷.
王克穷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腹诊医案举隅[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5):28-29.
被引量:1
4
叶太生,姚琼.
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6):133-136.
被引量:1
5
张逸雯,胡镜清,许伟明,王传池.
中医学“结”的内涵研究[J]
.中医杂志,2018,59(18):1531-1534.
被引量:18
6
林燕,王巧琳.
中西医结合思维在肿瘤教学中的应用[J]
.新疆中医药,2018,36(4):52-53.
被引量:2
7
苏凯莹,郭智涛,赖凤飞.
结合腹诊从虚论治乳腺癌化疗所致延迟性呕吐[J]
.环球中医药,2019,12(5):764-766.
被引量:2
8
李洪海,马月香.
从“开阖枢”理论谈三阴三阳经脉的命名规律[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39-43.
被引量:16
9
乔萌,袁卫玲(指导),乔宏双.
学习乔宏双桃核承气汤临床治验体悟[J]
.光明中医,2021,36(3):462-465.
被引量:1
10
马坤,庞晓晨,张涛,于磊,卢艳.
管窥少阴为开阖枢中阴枢之所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8):4491-449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9
1
王琦,陆云飞.
论中医腹诊源流与原理[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4):6-9.
被引量:11
2
王满囤,王董臣.
辨少阳病用腹诊法[J]
.河北中医,2004,26(10):762-763.
被引量:10
3
李正之,王衍宗.
脾胃虚弱证的腹诊[J]
.北京中医,1994,13(5):15-16.
被引量:5
4
李志刚.
《诸病源候论》腹诊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9):388-390.
被引量:4
5
王琦,陈武山,谢建军.
中医腹诊参数检测仪临床验证报告[J]
.中医杂志,1995,36(8):489-491.
被引量:6
6
侯美英,余晓清,刘永芬.
《金匮要略》腹诊运用浅析[J]
.江西中医药,2006,37(1):15-15.
被引量:4
7
程孝雨,郑明常,梁华龙.
从老年肠梗阻误诊案看腹诊的应用价值[J]
.河南中医,2006,26(3):75-75.
被引量:3
8
骆仲达,任蓉,廖金蓉.
腹诊腹症推拿术在内科临床中的运用(一)[J]
.按摩与导引,2006,22(8):46-46.
被引量:3
9
王阶,陈可冀,宋小华.
瘀血腹诊的客观化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0):596-599.
被引量:16
10
李斌芳,张伟荣,何新慧,李福凤,赵荣华,朱龙英,邹奎昌.
中医虚实辨证客观化研究之一——ZF-Ib型腹诊仪的研制[J]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7,28(1):60-6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戴宁,李峰,关静,张睿,林炳岐.
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17,12(1):217-221.
被引量:16
2
刘莱莱,段娟.
小儿腹诊的现代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0):132-13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宋敏华,樊莉.
基于营卫理论探讨从经络辨治失眠[J]
.山东中医杂志,2018,37(6):448-451.
被引量:11
2
何晓微,杨瑜善,马兴宇,张青槐.
试论壮医腹诊与中医腹诊的异同[J]
.大众科技,2018,20(7):94-96.
3
徐瑞联.
中医腹诊在慢性胃炎辨治中的应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3):101-103.
被引量:1
4
谷深,陈旭.
运用腹诊思路治疗验案举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2):89-90.
被引量:1
5
张英子,羊璞,王克穷,何甜甜,党西君.
从腹证与本源剂量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J]
.江苏中医药,2020,52(6):74-77.
被引量:3
6
郑蒙,俞晓飞.
中医腹诊的临床运用[J]
.河南中医,2021,41(1):31-35.
被引量:10
7
刘轶凡,张则业,孟繁章,赵进喜.
2型糖尿病肝郁气滞证腹证特点及相关性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8):834-839.
被引量:8
8
刘莱莱,段娟.
小儿腹诊的现代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0):132-135.
被引量:5
9
董硕,周可林,陈家旭.
《伤寒杂病论》仲景腹诊学术特色探究[J]
.环球中医药,2022,15(1):65-68.
被引量:6
10
王峥,梁爽,李洁,雷洋,周运峰.
按法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23-926.
被引量:6
1
吴炜.
《伤寒论》第28条分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2):13-15.
2
邱敏,孙科,陶劲,曾定伦.
《金匮要略》胸痹“阳微阴弦”病机探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2):151-152.
被引量:51
3
吕小桃,刘雅玲.
《伤寒论》108条论刺期门之辨[J]
.中国针灸,2002,22(S1):160-160.
被引量:2
4
王永庆,吴凤全,张文剑.
仲景腹证研究[J]
.中医药学报,1993,21(3):52-55.
5
刘望乐,云鹰.
精读《伤寒》,细揣“纵”、“横”[J]
.河南中医,1993,13(6):256-257.
6
王琦,谢建军,翁泰来.
心下部腹证与胃电图及胃病病种关系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32(4):25-27.
被引量:7
7
陈武山.
失眠症与常见中医腹证对应关系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S3):78-81.
被引量:2
8
李永桂.
对“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之管见[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149-150.
9
王凌.
《伤寒杂病论》腹诊与腹证探讨[J]
.北京中医药,2012,31(9):668-672.
被引量:9
10
蔡志敏,田苑,秦玉龙.
《伤寒论》药后汗出规律初探[J]
.四川中医,2015,33(9):13-14.
被引量:6
中医药导报
2015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