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施旭升“乐本体”中窥探李渔作剧的“乐”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施旭升先生的"乐(yuè)本体"说是关于中国戏曲本体的理论学说,于1997年提出并逐步丰富、完善。施旭升先生的"乐本体"说所揭示的戏曲艺术表现特征、审美功能、精神内核与李渔的戏曲创作主张具有同质性,为窥探李渔的戏曲思想提供了参证,体现了李渔作剧的"乐(lè)"意识。
作者
苏靖
机构地区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9期25-26,共2页
Home Drama
关键词
“乐本体”
李渔
“乐”意识
升华
分类号
J802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施旭升.
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J]
.戏剧艺术,1997(2):93-105.
被引量:34
2
施旭升.
再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答安葵先生[J]
.戏剧艺术,1999(4):116-124.
被引量:7
3
施旭升.
戏曲乐本体论二题:我的观念与立场——兼与周明先生等商榷[J]
.福建艺术,2009(3):8-1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施旭升.
再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答安葵先生[J]
.戏剧艺术,1999(4):116-124.
被引量:7
2
高建平.
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兼与朱立元先生商榷[J]
.文学评论,1998(1):137-149.
被引量:12
3
施旭升.
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J]
.戏剧艺术,1997(2):93-105.
被引量:34
4
朱立元.
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J]
.文学评论,1996(6):14-24.
被引量:44
5
梅兰芳.梅兰芳戏剧散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6
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
7
(德)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著,韦启昌.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8
黄裳.
齐如山的回忆[J]
.读书,1990,0(10):96-10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5
1
黄海令.
南戏本质我之见——兼与《试论南戏的史诗本质》一文商榷[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150-152.
2
安葵.
学习张庚老师的戏剧创作理论[J]
.剧本,2004(1):54-57.
3
施旭升.
戏曲乐本体论二题:我的观念与立场——兼与周明先生等商榷[J]
.福建艺术,2009(3):8-10.
被引量:4
4
安葵.
关于对“前海学派”的批评的质疑[J]
.戏剧文学,2009(12):23-26.
被引量:5
5
安葵.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美学内涵及其生命力[J]
.戏曲艺术,2010,31(1):13-18.
被引量:1
6
王泽庆.
论戏曲审美空间的开拓[J]
.贵州社会科学,2012(2):28-31.
7
陈建森,莫嘉丽.
近百年来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反思[J]
.文艺理论研究,2012(2):56-65.
被引量:3
8
贾志刚.
“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J]
.文艺研究,2013(12):91-99.
被引量:9
9
毛小雨.
“剧诗”说是东西方戏剧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J]
.文艺研究,2013(12):100-107.
被引量:7
10
陈世雄.
关于拙著《戏剧人类学》的几点补充说明——兼回应安葵先生的批评[J]
.福建艺术,2014(2):9-15.
1
安晶.
浅谈汤显祖戏曲音乐思想的两面性——以《牡丹亭》为例[J]
.明日风尚,2016,0(14):167-167.
2
包娜日萨.
试谈民族舞剧的艺术本质[J]
.内蒙古统计,2002(6):85-85.
3
胡烨青.
金属浮雕壁画的材质与形态分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1):45-45.
4
林聪,朱耀文.
浅论书与画的同质性[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169-169.
5
赵培强.
试论樊粹庭的戏曲思想与精神[J]
.戏剧之家,2014(11):34-35.
6
贾志刚.
“乐本体”是一个伪命题——兼与董健、施旭升商榷[J]
.文艺研究,2013(12):91-99.
被引量:9
7
郭际.
郭际作品选[J]
.书画世界,2003,0(3):57-58.
8
施旭升.
再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答安葵先生[J]
.戏剧艺术,1999(4):116-124.
被引量:7
9
原丽红.
管窥蒲剧旦角声腔艺术之俊英腔以 《送女》选段“余郎夫且息怒休把脸变”为例[J]
.中国戏剧,2017(2):59-61.
10
周来祥,陈炎.
西方历史上的五大文艺思潮[J]
.文艺研究,1990(2):23-32.
被引量:1
戏剧之家
2015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