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7
-
1申柳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5):71-74. 被引量:6
-
2孙德强.论劳动仲裁制度的法律基础[J].中国劳动,2004(8):22-24. 被引量:1
-
3蔡传秀.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5):40-42. 被引量:7
-
4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31-37. 被引量:15
-
5尹红,邓桦.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民主法制建设,2001,(9):39-40.
-
6徐元彪,周茜.略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1):92-93. 被引量:1
-
7李伯安.劳动仲裁制度的冲突与重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72-76. 被引量:4
-
8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2(3):45-49. 被引量:19
-
9余春艳.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6):271-272. 被引量:3
-
10叶跃华,吉志铭.当事人选择劳动仲裁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劳动,2002(5):38-4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柯振兴.“一裁两审”: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效率悖论及其改进——基于2014~2018年北京法院审理的4431件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案件判决书[J].人大法律评论,2022(1):46-72.
-
2刘二杏.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存与废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1,20(20):28-30. 被引量:1
-
3卢剑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构建:北仑经验与启示[J].政治与法律,2012(3):143-152. 被引量:1
-
4吴亮,陈大可.劳资矛盾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职能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103-110. 被引量:1
-
5杨冰.ADR视域下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J].前沿,2012(20):58-60. 被引量:2
-
6姚鑫.集体争议处理机制构建[J].学理论,2013(11):144-145. 被引量:1
-
7黄宣,朱程.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反思与路径完善——基于353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5):62-68. 被引量:5
-
8刘汉伟,刘金祥.供给侧改革中劳动关系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劳动,2017(3):4-9.
-
9官玮玮.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域外的比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29(4):37-43. 被引量:4
-
10嵇月婷,柴静,李彦君,唐鑛.劳动争议仲裁中律师代理情况对仲裁结果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34(12):156-167. 被引量:2
-
1苗丝敏.亚洲金融危机下的香港劳资纠纷[J].上海工运,2000(7):52-53.
-
2幼新.香港特区政府大力协助残疾人就业[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6(4):59-59.
-
3张淑芳.论行政执法中内部程序的地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1):38-44. 被引量:14
-
4杨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J].世纪行,2015,0(7):2-3.
-
5关保英.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建议[J].行政法论丛,2009,11(1):358-379. 被引量:2
-
6吴运飞.走进香港——香港劳工问题散记之六:劳工法例[J].劳动保障世界,1997,0(7):47-48.
-
7邱生.当代日本的行政立法[J].日本研究,1990(4):79-83. 被引量:2
-
8张建华.行政复议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政府法制,1994,0(4):32-33.
-
9蒋昌华.论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J].宁夏党校学报,2010,12(6):79-81. 被引量:1
-
10翟耀忠.积极主动 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政治协商程序化建设[J].江苏政协,2006,0(3):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