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
-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3):6-9. 被引量:91
-
2山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颁布《高级技工学校标准》[J].中国培训,2007(8):14-14. 被引量:1
-
3申家龙.新中国建立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历史回顾[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5-12. 被引量:11
-
4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J].中国教师,2010(1):64-64. 被引量:1
-
5胡瑞文,陈国良.素质教育·体制创新·放权搞活——学习《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体会[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5):1-4. 被引量:7
-
6李红卫.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偏差原因分析——基于1993-2002年制度变迁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8(18):22-25. 被引量:4
-
7李梦卿,王若言,罗莉.现代学徒制的中国本土化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31(1):76-81. 被引量:64
-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技工学校改革工作的通知[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0(6):46-48. 被引量:1
-
9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24):3-6. 被引量:18
-
10劳培司.关于技工学校深化改革的几点意见[J].职业教育研究,1989(3):13-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崔秋立,王倩,李兴军.改造与兴建:新中国初期技工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0):63-72. 被引量:5
-
2史珍珍,王欣,陈玉杰.三类技能培训载体培训效率的比较与分析——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87-96.
-
3李源.《职业教育法》修订实施后技工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及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9):61-66. 被引量:3
-
4周甜甜.“能”文化理念下的高技能人才综合素养培育研究——以重庆能源工业技师学院为例[J].中国培训,2022(10):99-101.
-
5李兴军,古斯婷.非凡十年:数说新时代广州技工教育[J].中国培训,2023(4):37-40.
-
6王波,马桂潮,陈奕辉.系统教学法在技工院校的研究与应用--以“通风控制系统”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20):175-179.
-
7李佳敏,付雪凌.“新八级工”制度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策略——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4(19):21-28.
-
8刘娜妮.技工院校新教师“后置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培训为例[J].中国培训,2024(11):47-49.
-
1谢红勇.略论国家职业标准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7):136-139. 被引量:9
-
2李超任.一些国家职教发展的趋势探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29-31.
-
3胡杰.论机械专业职业教育的新思路[J].科技资讯,2006,4(5):145-145.
-
4卓华丽,周丽娟.国家职业标准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0(11):37-41. 被引量:8
-
5袁希平.浅谈国家职业标准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意义[J].科教文汇,2012(14):185-185.
-
6郑雄.浅论我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9):167-168.
-
7南京市金肯技工学校[J].考试(中考版),2012(4).
-
8欧红涛.中职学校“2+1”办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7(14):10-11.
-
9吴军,薛叙明,赵昊昱.澳洲高职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及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3(6):51-53. 被引量:2
-
10陈小莉.瑞典、法国和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1):1-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