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教育学在中国已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包括四个层次,近50门学科的学科群。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与师范教育的发展密切相连;第二,注意面向中国教育实践;第三,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藩篱;第四,适应了教育学的分化趋势;第五,学科建设不平衡现象严重。
作者
侯怀银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教科院 太原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9-64,共6页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教育学
学科体系
特征
构建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12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2
天民.教育学之性质[J].教育杂志,1918,(2).
3
常道直.关于教育学系课程的根本理论[J].高等教育季刊,1942,(4).
4
[澳]康纳尔(W.F.Connel).20世纪世界教育史[M].孟湘砥,胡若愚主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201—202.
5
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6
邢永富.
关于教育科学的历史分期[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93-102.
被引量:2
7
余家菊.乡村教育运动底涵义和方向[J].中华教育界,1921,10(10).
8
庄泽宣.大学教育学系课程问题[J].教育杂志,1935,25(1).
9
[美]查浦曼(J.C.Chapman),康茨(G.S.Counts).教育原理[M].赵演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译者序.
10
许椿生.大学教育系之课程[J].师大月刊,1935,(20).
共引文献
15
1
李尚卫,唐朝友.
“教育科学”辨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2):79-80.
2
刘勇.
“想象力”缺失:中国传播学研究反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84-86.
被引量:10
3
黄铭.
科学与人文:从对立到互补——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发展中[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5):5-8.
被引量:4
4
孙元涛.
教育学“学科独立性”问题再认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5-9.
被引量:18
5
关锋,刘卓红.
马克思的实践理性及其和谐维度[J]
.学术研究,2010(3):61-66.
被引量:9
6
生兆欣.
“学科”,抑或“领域”?——中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探寻[J]
.比较教育研究,2011,33(2):16-21.
被引量:3
7
侯怀银,李艳莉.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分布及其特征[J]
.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0):100-105.
被引量:4
8
张云昊.
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国际经验——演进历程、主要模式及其创新路径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2,30(6):801-806.
被引量:9
9
王铭铭.
近代人类学史的另一条线索[J]
.西北民族研究,2012(3):29-39.
被引量:1
10
梁芷铭.
论我国行政协议的原则[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6):81-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王坤庆.
当代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6):99-107.
被引量:5
2
侯怀银.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初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78-82.
被引量:6
3
侯怀银.
我国新时期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教育研究,1998,19(12):14-20.
被引量:17
4
郜明.
科学构建文献信息管理学的学科体系[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5):101-104.
被引量:2
5
张斌贤.
从“学科体系时代”到“问题取向时代”——试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
.教育科学,1997(1):16-18.
被引量:75
6
陈桂生.
略论教育学“中国化”现象[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4):1-4.
被引量:28
7
高德建.
教育学体系之我见[J]
.天津师大学报,1984,4(5):30-34.
被引量:7
8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28
9
靖国平.
从“学科立场”到“学派立场”——论中国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6-81.
被引量:32
10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现代汉语词典[S].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1407.
引证文献
6
1
贾晓斌.
关于军事信息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考[J]
.信息管理(上海),2005,18(4):7-16.
2
侯怀银,刘光艳.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其特征——以20世纪下半叶为中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2):126-134.
被引量:18
3
冯建军.
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4):1-5.
被引量:13
4
齐运锋.
21世纪教育学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2007(14):22-22.
5
侯怀银,史慧敏.
20世纪下半叶苏联教育学在中国引进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学报,2013,9(4):97-105.
被引量:5
6
张旭,皇甫科杰.
走向中国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当代践行[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2):15-1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侯怀银,王茜.
20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科学,2023,39(6):1-8.
被引量:3
2
张秀梅.
多学科比较视野中的远程教育学[J]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6):5-9.
被引量:1
3
刘晓琴.
教育原理和教育学原理的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96-97.
被引量:5
4
黄景碧.
信息视野的教育原理探新——兼论学习原理[J]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4):42-51.
被引量:12
5
杨开城.
教育技术学何以作为一门学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2(6):20-23.
被引量:13
6
杨开城.
我们需要何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视角的回答[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23-26.
被引量:11
7
吴华.
“彻底的”教育学的三重构建:价值观、方法论与实践性[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8-12.
被引量:1
8
董文军,张晓华.
教育理论研究的“关系”情结及其解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69-72.
被引量:2
9
汪基德,郝兆杰.
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体系取向”与“问题取向”[J]
.中国电化教育,2012(4):1-8.
被引量:5
10
廖霞.
“教育原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探析——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视角[J]
.科教导刊,2013(9):18-19.
1
常满荣.
阶层复杂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1-13.
被引量:2
2
康敏.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探析[J]
.学周刊(中旬),2014(8):186-186.
3
郭少榕.
陶行知的女子教育理论 对21世纪女子教育创新的启示[J]
.福建陶研,2005(2):18-21.
4
周洪宇,赵梓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措施还要再细化[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10(1):123-123.
5
杜玉霞.
网络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与应对措施[J]
.现代教育技术,2003,13(4):76-79.
被引量:1
6
土川.
通过教育途径扭转分化趋势[J]
.世界教育信息,1996,9(5):3-4.
7
宋宜民.
苏北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究因及对策[J]
.学校管理,2003(4):4-5.
8
余继青.
建立班级博客 优化作文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9(7):12-15.
被引量:4
9
彭晓瑜.
由中国英语引发的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95-97.
被引量:2
10
徐佩云.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方法[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0):223-223.
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