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治经济学的退出、美学的转移与“启蒙”的辩证法——“新时期”文学转型的一种解释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时期"文学既继承,又改写了左翼文学的政治经济学传统。古华的小说典型地体现了改革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历史的重述,再定义了市场、劳动、身体、伦理、权利等范畴,预示了新的"经济人"人性论的兴起。这使王润滋所坚持的政治经济学关怀终归失败,社会主义的崇高美学不再可能,去阶级化的"共同美"得以再度出场,由此开启了寻根文学等一系列美学新潮。所谓"新时期"的"启蒙",正是建立在这一政治经济学和人性论的基础之上,但美学转型造成的认识论颠倒使这一基础隐而不彰。
作者 张帆 杨旸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35,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时期文学中的人性论研究"(编号JAS150776)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雷达:《古华小说的魅力》,《读书》1985年第4期.
  •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25页.
  • 3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页.
  • 4张帆.“经济人”的生成与限度——《芙蓉镇》与“新时期”人性论的起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26-134. 被引量:7
  • 5夏永红,王行坤.机器中的劳动与资本——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机器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4(4):53-61. 被引量:24
  • 6罗岗《"机器论"、资本的限制与"列宁主义"的复归--(知识分子论丛)第4辑导读》和张历君《普遍智能与生命政治--重读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
  • 7许纪霖主编《帝国、都市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译文有变动.
  • 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版,第90、93页.
  • 9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版,第22~23页.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人民出版社,1998.第100-101、107-108页,第100页,第108页.

二级参考文献49

  • 1李陀.意象的激流[J].文艺研究,1986(3):52-55. 被引量:15
  • 2李洁非.空白——悼汪曾祺先生[J].当代作家评论,1997(4):21-22. 被引量:2
  • 3武春生.寻找梁生宝[J].读书,2004(6):28-37. 被引量:5
  • 4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人有病,天知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 5科耶夫.《黑格尔导读》,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340页.
  • 6《出色的起点》[J].十月,2008,(1).
  • 7古华.闲话《芙蓉镇》--兼答读者问.作品与争鸣,1982,(3).
  • 8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汪曾祺文集·文论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29页.
  • 9汪曾祺.《汪曾祺自选集·自序》,《汪曾祺文集·文论卷》,第205-208,192-193页.
  • 10汪曾棋.《小说笔谈》,《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第43,57,65页.

共引文献561

同被引文献22

  • 1高晓声.《柳塘镇猪市》,载《雨花》1979年第10期.
  • 2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载《花城》1981年第3期.
  • 3周立波:《山乡巨变》(上),第二十章.
  • 4《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川底村的农业合作社》,载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下),312-320、570-585页,三联书店出版社1959年版.
  • 5高晓声:《水东流》,载《人民日报》1981年2月21日,《新华文摘》1981年第4期.
  • 6高晓声:《蜂花》,载《收获》1983年第5期.
  • 7高晓声:《极其简单的故事》,载《收获》1980年第2期.
  • 8高晓声:《宁静的早晨》,载《新观察》1980年第1期.
  • 9高晓声:《水底障碍》,载《雨花》1981年第7期.
  • 10高晓声:《荒池岸边柳枝青》,载《雨花》1984年第8期.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