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精美的字词、精妙的语段、精心的构思、精致的布局,都是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语言范例。对于如此宝贵的教学资源,现主要有三种教学思路和使用策略:用于语言内容的理解,用于知识概念的认识,用于表达范例的模仿。以知识分类的观点审视不难发现:内容理解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前提,但仅以读懂和领会为目标定位,以理解和掌握为教学归宿,学生获得的不过是“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无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指向于语文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满足于概念的获取,对隐藏于语言文字之间的情感、形象、意味、韵律熟视无睹,学生获得的依然只是静态的陈述性知识,同样无益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即便是“语言范例”的感受、体味乃至迁移模仿,虽指向“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但仅限于“个”而非“类”的语言范式训练,难以在学生的心理图式中产生同化或是顺应的“化学反应”,过后即忘、学不致用也就在所难免了。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0-33,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