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交叉性学科实践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模式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分析目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缺陷的基础上,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应用与领域相结合的原则,提出通过"理论体系构建、科研项目实践、科教融合、多学科交叉竞赛训练、产学紧密结合"的培养方法,构建交叉性学科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
史豪斌
于竹君
机构地区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教务处
出处
《计算机教育》
2015年第23期53-56,共4页
Computer Education
基金
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JGY09)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创新型
科教融合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05-05-25)[2015-06-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107/t20110701_125202,html.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S].教高[2011]6号.
3
曹建,王海欣,朱若珊,卢晓东.
以本科生科研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大学的个案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16-19.
被引量:21
4
郑秀芳.
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
.价值工程,2011,30(31):189-19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杨俊中.
高校科研、教学协调发展机制探索[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4):12-13.
被引量:3
2
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
葛文君.
关于高等学校科研促进教学的几点思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9):1-3.
被引量:51
4
袁修孝.
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8(5):12-13.
被引量:28
5
严善春,曹传旺,姜中珠.
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2):109-110.
被引量:31
6
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马达,李宪臻.
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1):76-78.
被引量:41
7
戴国.
高校科研促进教学的策略研究[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4):176-177.
被引量:12
8
卢晓东.
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生科研[J]
.高等理科教育,2000(5):67-74.
被引量:94
共引文献
30
1
陈方舟,卢晓东.
倾向、知识与能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关系再探[J]
.教育学术月刊,2021(3):3-11.
被引量:7
2
彭皓玥,向阳阳.
我国本科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模式——基于国外一流大学研究性教学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01):67-70.
被引量:13
3
关文英,赵海霞,申颖,孙怡,王召格.
眼科学研究生教学中科学研究的重要性[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S01):72-74.
4
段庆茹,阚连宝,生艳梅.
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114-115.
被引量:8
5
吴晓雨,殷复莲,杨磊.
用科研实践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J]
.中国电力教育,2012(12):24-25.
被引量:8
6
张艳.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促进教学途径分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9):4-5.
被引量:11
7
陈玉清,曹祥荣.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3):39-41.
被引量:2
8
李俐俐,陈良兵.
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为例[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07-108.
被引量:6
9
贺祥.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地方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
.广西教育,2013(47):31-33.
被引量:2
10
管华,何晓琴,梁鹤.
我国本科生科研情况综述[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32(3):88-9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顾秉林.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5-8.
被引量:83
2
宋刚,陈凯亮,张楠,唐蔷,朱慧.
Fab Lab创新模式及其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6):1-4.
被引量:42
3
王建伟,许学东,王丰晓.
六个转变: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4):82-84.
被引量:18
4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3):1-6.
被引量:349
5
吴波,隋金玲,刘华,李合增,张剑锋,陈琪,黄艳芳.
“校企联合、资源共享”的“工程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5):55-57.
被引量:13
6
李涛,宗士增,徐建成,李鹏飞.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3(7):79-81.
被引量:71
7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1(6):68-71.
被引量:79
8
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4):97-99.
被引量:105
9
李学涛,谭金铃,白广华.
工程训练中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性实践探索[J]
.高教学刊,2015,1(21):214-215.
被引量:11
10
王佑镁,叶爱敏.
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1):5-12.
被引量:213
引证文献
2
1
李劲松,李翠超,汤国亮.
基于Fab-Lab2.0平台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集思空间为例[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245-249.
被引量:5
2
潘炜,刘阳.
留学生人才培养的“双创”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
.大学教育,2023(5):123-1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刘峤,李瑞华.
基于应用特色学科建设的地方学院“双创”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2023(36):1-3.
被引量:1
2
仝月荣,陈江平,李翠超.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56-61.
被引量:63
3
李翠超,付宇卓,徐巍.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3D打印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5):143-148.
被引量:6
4
冷春涛,郝丽,武书昆,楚朋志,黄宏成,李劲松,徐季旻.
大工程观下融合型FabLab模式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2):179-183.
被引量:3
5
田夏,付宇卓.
研究型大学工程创新平台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创新中心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3):136-140.
被引量:11
6
钟兴军,贺婉青,董德礼.
创新实践空间开放服务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11):167-172.
1
宋国庆.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科教融合[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1):58-60.
被引量:2
2
莫甲凤.
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129-133.
被引量:119
3
钟柏昌,李艺.
中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关于研究方法的评述[J]
.教育科学文摘,2014,33(6):93-94.
4
李斌,翟雪峰,李德才,乜晓燕.
科教融合如何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高校科技,2015(12):40-41.
被引量:5
5
金冉,王仁芳,张延红,邓芳,万忠.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师系列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6):94-96.
6
吴春晖.
建构主义理论——高师音乐课程教改的新地标[J]
.艺术评论,2007(5):69-70.
7
王强芬,王光秀.
关于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新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06(z1):44-45.
被引量:2
8
姚宇华.
科教融合:西南联大教育奇迹的秘密[J]
.中国高校科技,2016(3):46-49.
被引量:14
9
杜朝晖.
国外一流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11(8):60-60.
被引量:3
10
戴长和,许天英,陈振兴,周静,刘保明,周咏梅,金玉,张霞,吴骅,向阳,董牧,钮志敏,江玲,陈为,吴玉霞,邹一梅,李彩霞,李燕梅,赵银丽,霍金荣,关喜安,闻红,黄晶,唱阿露,杞秀华,佟雪梅,李童杰,吴庆红,徐莉,田虹,苏国杰.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的探索[J]
.教育科学研究,1994(4):17-20.
计算机教育
2015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