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英两国古代社会救济的差异性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救济是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丧失劳动能力、遭受自然灾害以及低收入群体予以物质帮助或精神关怀,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而实施的各种措施。从文献记载可知,中英两国古代社会救济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两国古代社会救济的思想基础有多元化和单一性的差异。在救济主体方面,我国古代一直以政府为主导,而英国的救济主体则从教会逐步转换到政府。两国古代社会救济的救助方式各不相同,且对待接受救济者的态度也有差异。
作者 孙春叶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0-42,48,共4页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宁可.述“社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12-24. 被引量:64
  • 2郝春文.敦煌私社的“义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4):27-30. 被引量:16
  • 3张文.季节性的济贫恤穷行政:宋朝社会救济的一般特征[J].中国史研究,2002(2):89-107. 被引量:6
  • 4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
  • 5.诸子集成·管子[M].上海:上海书店,1986..
  • 6宋·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二《恤农》,见《丛书集成》本.
  • 7宋·董煟.《救荒括民书·拾遗·杂记条画》.
  • 8宋·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一.
  • 9宋·周必大.《文患集》卷七七《赣州洪使君墓碣》,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10元·脱脱等.《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振恤》,北京,中华书局,1977.

共引文献18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