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托古改制”与“步武日本”:清末切音字运动两种现象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末切音字运动中,切音字提倡者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从历史传统中为切音字寻求改革的资源和依据,同时亦"步武日本",利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语言文字改革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切音字改革作正面宣传。切音字运动中"托古改制"和"步武日本"的并行不悖,反映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变革过程的一个普遍特征。
作者
朱文波
机构地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2-96,共5页
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关键词
切音字运动
托古改制
步武日本
语言文字改革
日本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1
王子今.
历代“托古改制”的文化背景分析[J]
.政治学研究,1988(5):19-26.
被引量:6
2
潘籍郛.推行简字非废汉文说[C]//文字改革出版社.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3
劳乃宣.候补京堂劳乃宣奏进呈简字谱录折[N].申报,1908-08-30.
4
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7-8.
5
汤金铭.传音快字[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
6
杨琼,李文治.形声通[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7
沈学.盛世元音[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
8
劳乃宣.奏请于简易识字学塾内附设简字一科并变通地方自治选民资格折[C]//文字改革出版社.清末文字改革文集.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
9
周有光.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6(5):153-170.
被引量:16
10
章炳麟.章太炎的白话文[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4.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关晓红.
晚清学部成立前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沿革[J]
.近代史研究,1998(4):91-108.
被引量:8
2
郭建荣.
北大校史拾零考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116-118.
被引量:2
3
刘光永.
“为全国求人师”的张百熙[J]
.文史知识,2005(9):75-78.
被引量:1
4
[6]吴汝纶.吴汝纶尺牍[M].合肥:黄山书社,1990.
共引文献
37
1
黄亚平.
许慎对中国文字学学科研究体系的创造性贡献[J]
.南开语言学刊,2008(2):121-130.
2
黄亚平.
广义文字学刍议[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26-31.
被引量:6
3
刘长青.
浅谈我国古代藏书的使用[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17(1):121-123.
4
苏影.
论象形字的取象与构形[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90-93.
被引量:4
5
黄亚平.
象形字的几个问题[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7-82.
被引量:3
6
刘子苏,王惠震.
浅谈托古改制及其产生原因[J]
.学理论,2011(12):174-175.
被引量:1
7
吴双.
空海《文镜秘府论》编写动机新探[J]
.中国文化研究,2011(3):208-212.
被引量:2
8
陈永生.
汉字和古埃及文字比较研究述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8-83.
被引量:2
9
赵君尧.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轨迹探微[J]
.职大学报,2000(1):25-34.
被引量:5
10
吴双.
《文镜秘府论》乃为“济世”“经邦”而作[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89-92.
同被引文献
22
1
马重奇.
《闽腔快字》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2-76.
被引量:5
2
赵遐秋,曾庆瑞.
清朝末年的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纪念“切音字”运动七十周年(1892—1962)[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8(6):67-82.
被引量:2
3
黎锦熙.
四十多年来的“注音字母”和今后的“拼音字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0):189-224.
被引量:7
4
吴悦.
清末切音字运动浅探[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4):57-61.
被引量:3
5
王尔康.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汉字改革运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70-78.
被引量:2
6
戴昭铭.
切音字运动始末[J]
.语文建设,1992(12):12-14.
被引量:4
7
高天如.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端——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历史地位[J]
.语文建设,1992(12):15-17.
被引量:5
8
李宇明.
切音字的内涵与外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6-102.
被引量:8
9
曹念明.
清末“切音字运动”新探——中国“汉字拼音化”思潮史反思之一[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25(1):64-69.
被引量:2
10
王东杰.
口头表达与现代政治:清季民初社会变革中的“言语文化”[J]
.学术月刊,2009,41(12):121-13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王彬.
汉字改革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2):26-30.
1
程丽丽.
论钱玄同与近代语言文字改革[J]
.兰台世界(上旬),2013(8):95-96.
2
“切音字运动”迎来120周年[J]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3(11):6-6.
3
刘晓明,郑振峰.
“切音字运动”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4):92-96.
被引量:1
4
陈崔新.
“普通话”名称的由来[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124-124.
被引量:1
5
李宇明.
切音字的内涵与外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6-102.
被引量:8
6
谢奇勇.
《一目了然初阶》与切音字运动引发讨论的内容、性质和意义[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30-35.
被引量:3
7
戴昭铭.
中国现代语文规范化的理论和实践论析[J]
.学术研究,1995(3):89-95.
被引量:2
8
甘茵.
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外语学习状况研究[J]
.新丝路(下旬),2016(2):119-119.
9
李月松.
明治以来日本关于汉字问题论争的回顾[J]
.外国语,1998,21(4):70-74.
被引量:2
10
曹念明.
清末“切音字运动”新探——中国“汉字拼音化”思潮史反思之一[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25(1):64-69.
被引量: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