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雾霾的成份与成因。
出处
《区域供热》
2015年第6期69-72,共4页
District Heating
参考文献4
1 江亿,唐孝炎,倪维斗,王静贻,胡姗.北京PM2.5与冬季采暖热源的关系及治理措施[J] .中国能源,2014,36(1):7-13. 被引量:55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52012.
3 杨春雪,阚海东,陈仁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8):735-738. 被引量:110
4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姚小红,Chak K. Chan,Steven Cadle,Tai Chan,Patricia Mulawa.北京大气细粒子PM_(2.5)的化学组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12):1605-1608. 被引量:117
二级参考文献58
1 刘刚,滕卫林,杨忠乔.杭州市大气PM2.5中部分元素的分布[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1):890-892. 被引量:14
2 朱易,胡衡生,张新英,黄劢,罗洪亮.南宁市大气颗粒物TSP、PM_(10)、PM_(2.5)污染水平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3):176-178. 被引量:39
3 董雪玲.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J] .资源.产业,2004,6(5):50-53. 被引量:136
4 林治卿,袭著革,杨丹凤,张华山,刘焕亮,张伟,晁福寰.采暖期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及其重金属分布状况[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1):33-34. 被引量:55
5 王红斌,陈杰,刘鹤,张小曳,史宝忠.西安市夏季空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1):51-57. 被引量:25
6 周家斌,王铁冠,黄云碧,毛婷,钟宁宁,张逸,张晓山.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2005,26(2):40-44. 被引量:46
7 樊曙先,樊建凌,郑有飞,王正梅.南京市区与郊区大气PM_(2.5)中元素含量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05,25(2):146-150. 被引量:47
8 杨龙,贺克斌,张强,王歧东.北京秋冬季近地层PM_(2.5)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2):23-28. 被引量:78
9 李龙凤,王新明,赵利容,何秋生,盛国英,傅家谟.广州市街道环境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 .地球与环境,2005,33(2):57-60. 被引量:54
10 朱先磊,张远航,曾立民,王玮.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1-5. 被引量:239
共引文献274
1 周滔,何舒.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实证[J] .建设管理研究,2021(1):109-123.
2 张芳源,冯福民,李建国,刘毅刚,安玉琴,郝丽洁,崔泽.石家庄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36(7):612-615. 被引量:7
3 崔巧丽,肖强,赵颖,许超,房硕,贺静明,张娟,王慧.延庆区大气PM2.5组分构成及特征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S02):194-199. 被引量:1
4 龚锋,陈子昂,赵伊凡.压力型环境监管制度的环保效应评估:基于环保约谈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 .产业组织评论,2021(3):38-73.
5 赵璨,廖纪萍,王广发.颗粒物质的基本特性及我国细颗粒物污染现状[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26-28. 被引量:3
6 燕丽,杨金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82-84. 被引量:11
7 翟文慧,路晶凯,王伟,黄志刚,吴登山.北京市PM2.5污染特性及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10-211. 被引量:18
8 禹柏毅.特变电工德缆公司将投资400多万元实施技术改造[J] .电器工业,2005(1):30-30.
9 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 .中国科学(D辑),2005,35(A01):156-166. 被引量:32
10 杨书申,孙珍全,邵龙义.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研究进展[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17(1):1-5.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68
1 贾华清.畜禽粪便的除臭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49-51. 被引量:30
2 黄丹丹,罗皓杰,应洪仓,汪开英.沼液贮存中甲烷和氨气排放规律实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S1):190-193. 被引量:13
3 刘希颖,赵越.畜舍中有毒有害气体对畜禽的危害及防治[J] .饲料工业,2004,25(10):58-60. 被引量:34
4 徐廷生,雷雪芹,赵芙蓉,赵淑娟.养殖场粪污的恶臭成分及其产生机制[J] .中国动物保健,2001,3(7):36-37. 被引量:18
5 张鸿郭,周少奇,石永.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四川环境,2006,25(3):95-100. 被引量:13
6 周俊玲.发达国家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对策与启示[J] .世界农业,2006(8):12-14. 被引量:13
7 戴荣国,曹国文,宋凡,黄萍,景绍红,邓红,周淑兰,徐登峰,郑华,陈春林.植物型除臭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其粪便中臭气化合物的影响[J] .家畜生态学报,2007,28(1):55-58. 被引量:6
8 潘倩,陈安国,赵燕.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减少猪场臭气的机理和应用[J] .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6-10. 被引量:7
9 王跃思.大气PM2.5与霾污染全解析[R]-只有一个地球一世界地球日特别专题,2015.
10 ROPE C A,DOCKRY D W. Health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lines that connect[J].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2006,56(6):709-742.
引证文献7
1 李慧琴.浅谈雾霾与PM_(2.5)[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6,29(2):73-76. 被引量:8
2 李晨艳,乔玮,董仁杰.养殖场粪污氨排放控制的管理对策分析[J] .四川环境,2017,36(3):147-153. 被引量:9
3 宋佳,季银炼,陈颖,顾正凯,耿秀丽.泰州市PM2.5污染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初探[J] .能源与环境,2017(6):63-64. 被引量:2
4 李林,李斌,刘惠青,常文英.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4):97-99.
5 刁立鹏,张卓毅,吴迪梅,黄镇.畜禽场氨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4):63-67. 被引量:10
6 叶德萍.雾霾,难道吸着吸着就习惯了?[J] .计量与测试技术,2020,47(3):121-124.
7 易诚,邓景衡,龙九妹,王晶,罗远来,黄斌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除臭研究进展[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0,7(3):49-5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6
1 李绚阳,席磊,石志芳,程璞,刘卫东,李保明.鸡粪处理过程氨气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家禽,2022,44(5):104-109. 被引量:4
2 陈楠.关于我国城市雾霾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3):103-104. 被引量:1
3 邹平,李传宽,徐志强,陈心仪,孙珮石,毕晓伊,吴志浩.一株反硝化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生物塔脱氮效率的影响[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6):141-149. 被引量:1
4 阮芳芳.基于地面监测站的慈溪PM2.5动态分布特征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7,29(4):16-20.
5 谢英霞.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城市蓝天保卫战[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33(1):19-21. 被引量:4
6 刁立鹏,张卓毅,吴迪梅,黄镇.畜禽场氨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39(4):63-67. 被引量:10
7 贺志鹏,伏广伟,谭志强,郑建科,温洪宪,杨萍,李娟.防雾霾功能纺织品及其制品研究概述[J] .染整技术,2018,40(7):1-3. 被引量:3
8 卢德全,张潇予,王宇.南充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监测及污染控制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149-152. 被引量:2
9 伍赛特.内燃机HCCI及PCCI燃烧方式研究综述[J] .能源与环境,2019(1):10-11. 被引量:16
10 张祎宁,马绍帅,王婧茹,鲁韶芬.家庭自制防雾霾降甲醛纱窗的效果研究[J] .山东化工,2019,48(10):218-220. 被引量:2
1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的通知[J]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12,0(3):32-33.
2 汪舟波,钟小英,傅丽华.有机废气危害及治理方法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12):142-142. 被引量:7
3 王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治理技术[J] .化工文摘,2008(3):47-49. 被引量:1
4 陈立英.汽车排气的污染危害及治理[J] .环境保护,1997,25(7):45-46. 被引量:1
5 何代杰.图片新闻[J] .湖南安全与防灾,2005,0(5):29-29.
6 白烨,毛鹤群.浅谈有机废气的危害及治理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6):128-128. 被引量:5
7 张可佳.让决策者认知生态瑰宝的价值[J] .人与自然,2003(4):74-75.
8 周继,李朝银.能源消费中工业废气SO2对环境的危害及治理[J] .山西节能技术,1994(1):15-18.
9 钟洪江.水泥行业粉尘危害及治理对策的调查研究[J] .浙江医学情报,1990(5):42-44.
10 廖晶新,施泽明,黄鹄飞,杨伟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J] .四川有色金属,2012(3):46-48. 被引量: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