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代政治概念中的“清议”与“公议”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魏晋时期流行的清议现象在东晋南朝业已式微,降至唐代,议论本身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历史现象,当时典籍中清议一词也不如公议、公论一类新兴词汇流行。此种政治概念的使用变迁,折射的政治文化信息是当时议论性质与话语价值选择的转变。尽管在渊源上公议等词与清议关系密切,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可以说并非同一类型的概念,各自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也有清浊之辨与公私之分的区别。后代的词义混同与相互替代,是清议概念自身嬗变的结果,且由于秉承的语义传统不同,作为概念的清议与公议仍在好几个方面存在差异。至于公议、公论,除少数用例指称某种具体的讨论行为,大多表示对政治事务的意见、态度,通过抽象原则化,它们完成了政治意义的确立,在宋代已发展成为暗含普世政治价值的关键概念,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思维。
作者 陈晔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52,共7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代士大夫公议观及其政治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4YJC770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z].北京:中华书局,1960.
  • 2唐·权德舆.权德舆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3唐·宋之问著,陶敏、易淑琼校注.宋之问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 4唐·张九龄著,熊飞校注.张九龄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 5沟口雄三.中国的公与私·公私[M].北京:三联书店,2011.
  • 6唐·陆贽.陆贽集[M].王素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
  • 7唐·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 8唐·刘禹锡.刘禹锡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9清·彭定求等.全唐诗[G].北京:中华书局,1999.
  • 10[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孔繁.从《世说新语》看清谈[J].文史哲,1981(6):45-52. 被引量:7
  • 2.《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4页.
  • 3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及《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二文[M].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01-229、47-54页.
  • 4.《史学杂志》30卷4、5、6、9、11号连载[M].,..
  • 5钱穆.《国学概论》第五章《晚汉之新思潮》[M].,..
  • 6.《魏晋清谈思想初论》[M].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 7孙道舁.《清谈起源考》[J].东方杂志,1946.
  • 8.《杜国庠文集》[M].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 9无畏.《清谈之分期及其领袖人物之年代》[J].中国文化,1946.
  • 10刘大杰.《魏晋思想论》[M].“蓬莱阁丛书”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39年出版1998年..

共引文献79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