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冒犯"一词在批评领域被当成"褒义词"运用,大约是近年的事情。但它频繁出现应该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美学判断,标识着一些反抗常规叙事、反抗社会规范、揭橥庸常生活表象的叙事特征。那时它常常处于一种压力之中,尚不具有合法性,但时至今天,文学的变迁却恰恰印证了这些冒犯所带来的冲击与解放的作用,证明了其必要与有益。梳理这一历史,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具有"冒犯性"的标志人物的话,那应该非莫言莫属。
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3AZD04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