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微观辨证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存在的血瘀风险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做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和病势的分析、判断,得出"证"的结论,以此为据进行论治,此即传统的宏观辨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种新技术在医学中被广泛使用,多学科介入中医研究,使得对"证"的认识更全面,"证"的内涵更丰富,微观辨证得以产生。
作者
梁文郁
崔海燕
梁玉瑛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出处
《现代中医临床》
2015年第6期44-46,共3页
Modern Chinese Clinical Medicine
关键词
微观辨证
围绝经期综合征
血瘀证
分类号
R271.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6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71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25
1
叶燕萍.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附106例临床资料[J]
.江苏中医,2000,21(8):18-19.
被引量:36
2
陆启滨.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探源[J]
.中医药学刊,2001,19(2):139-140.
被引量:73
3
刘晓伟,邓虹珠.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92-792.
被引量:42
4
何月芬.
绝经前后诸证宜从肝论治[J]
.新中医,1990,22(1):1-2.
被引量:8
5
孙静.
胥受天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
.江西中医药,2003,34(1):9-10.
被引量:13
6
陈昆鹏.
洪素兰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X):3-4.
被引量:4
7
丛羽,洪家铁.
洪家铁教授从肝论治经断前后诸证经验[J]
.光明中医,2013,28(2):250-251.
被引量:4
8
吴向红.
绝经前后诸证从心论治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4):38-39.
被引量:4
9
夏融.
更年期综合征侧重治心的理论与实践[J]
.江苏中医,1996,17(2):41-43.
被引量:18
10
崔国玲,杨慧萍.
甘温除热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J]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44-54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6
1
尹海波,孙欣,尹健军.
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近况[J]
.黑龙江医学,2004,28(7):522-524.
被引量:9
2
黄祖敏,顾胜方,李云芳.
中老年人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和血小板粘附率与甘油三脂、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间的关系[J]
.贵州医药,1993,17(1):9-10.
被引量:5
3
宋剑南.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40-43.
被引量:159
4
王建青.
衰老与老年病形成的关系及干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12-15.
被引量:9
5
李成义,陈光荣,孙文伟.
中国林蛙卵油中的激素成分及卵油对血小板聚集和血脂的影响[J]
.中草药,1994,25(11):584-585.
被引量:24
6
王传社,李顺成,李志新,蒋文跃,王玉明,李燕燕.
补肾化瘀法延缓衰老机理研究─—六味丹坤方对老年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4):275-277.
被引量:29
7
陈金明,陈思聪.
内皮素在冠心病方面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1995,16(5):284-287.
被引量:19
8
靖涛,卢娜,宋志军.
血清C反应蛋白血糖及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J]
.黑龙江医学,2006,30(4):289-290.
被引量:6
9
吴金,陈炳海,庄锦珊.
不同中医证型围绝经综合征妇女身心症状、抑郁情绪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22-24.
被引量:11
10
贺平.
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华夏医学,2006,19(6):1293-129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71
1
鲍粉红.
基于《内经》中医整体医学模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1):150-152.
2
卢金玉,于红娟.
中西医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伴随血压升高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8):125-127.
3
王玉霞.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况[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5):224-225.
被引量:2
4
范淑珍,李兴洪,程道兰,曾凡芝,谢守鹏,潘云英,张秀荣.
补肾育阴汤等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
.中国康复,2006,21(4):274-274.
被引量:1
5
王海英.
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4):15-16.
被引量:1
6
陈晓明,张金明.
降脂颗粒治疗围绝经期高脂血症40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
7
范怀玲,纪峰,林莺,李沛.
恒河猴模型在妇科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4):70-72.
8
董友金.
针药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7):25-25.
被引量:8
9
薛静燕,洪庆祥,赵立宇.
益脾宁更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2004,24(8):28-29.
被引量:9
10
王斌,庄洪.
内皮素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4):384-38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9
1
朱旭华,程玲,富冬梅.
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2例[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16-18.
被引量:10
2
梁晋普,杨惠民,盛彤,韩丽蓓,袁玉娇,牛晓红,金红.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33-635.
被引量:18
3
姚玲,黎烈荣.
黎烈荣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J]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2):20-21.
被引量:7
4
吴晓华.
从肾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52例[J]
.四川中医,2010,28(7):93-93.
被引量:5
5
罗永玉,王小华.
杭州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41-142.
被引量:16
6
王宪,刘金星.
补肾安坤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48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51-52.
被引量:4
7
徐玉珍,陈长香,李向飞,吴安娜,邢琰.
农村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现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16-3218.
被引量:22
8
倪进军,徐小娟.
基于证候研究的血脂异常中医辨证治疗思路探索[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63-65.
被引量:2
9
宋磊,钱之玉,陈真,KAZI Hamid Ali.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的关系及相关治疗药物[J]
.药学进展,2013,37(2):49-57.
被引量:47
10
邓小敏,唐丽丽,陆斌.
痰湿体质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及体质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432-433.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
3
1
李素,夏亲华.
夏亲华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经验[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211-213.
被引量:1
2
郭静.
重视主观症状在高脂血症中医防治中的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7):124-125.
被引量:2
3
余英,冯妍,王以新,马立萍,高绪霞,张佩雪,张淼淼.
围绝经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同血瘀证分级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医药,2017,12(7):1079-108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陈晓燕,王勉.
中医养生疗法防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2):2567-2569.
被引量:2
2
冯妍,王以新,马涵英,康晨瑜,徐浩,周雪忠.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兼症及合并病中医治疗方案优化研究[J]
.中国医药,2019,14(12):1769-1773.
被引量:14
3
李静.
冠状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9):71-71.
被引量:2
4
张亚敏,丛慧芳.
丛慧芳教授膏方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经验[J]
.光明中医,2021,36(18):3075-3077.
被引量:2
5
俞晶芳,谢琼娜.
围绝经期妇女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2):5321-5324.
被引量:7
6
崔逸菲,于慧娟,于子如,张文秀,李林蔚.
从“逆针灸”理论分析穴位埋线防治高脂血症的思路[J]
.中国民间疗法,2023,31(3):4-8.
1
邓志远,王镘佳.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李东垣升阳法[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34-36.
被引量:2
2
成肇智.
走出“证”概念的误区[J]
.中医杂志,2001,42(6):369-372.
被引量:24
3
陈伟海.
辨证论治新识[J]
.国医论坛,2000,15(5):51-52.
被引量:2
4
邓志远,王镘佳.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三泻心汤的异同[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1):942-944.
被引量:3
5
马林.
浅议“证”的特征[J]
.光明中医,2008,23(10):1589-1590.
6
陈家旭,薛飞飞.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5):342-346.
被引量:28
7
成肇智.
“证”概念的规范化势在必行[J]
.中医杂志,2003,44(11):808-809.
8
陈学勤,李灿东.
中医“证”的探析[J]
.中医药通报,2016,15(1):38-41.
被引量:3
9
全国中医医疗广告出证查询系统8月1日启用[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9(8):55-55.
10
全国中医医疗广告出证查询系统启用[J]
.山东卫生,2008(9):11-11.
现代中医临床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