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稻作再生稻机收留桩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选用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管、及时防治病虫害、机收头季稻等方面总结杂交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以为水稻栽培提供指导。
作者
邓文财
机构地区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77-77,79,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栽培技术
机收
高产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谢华安.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J]
.杂交水稻,2010,25(S1):17-26.
被引量:39
2
黄志刚,屠乃美,江巨鳌,秦鹏,黄泽春.
留桩高度对培两优210再生稻产量和源库性状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8):4572-4579.
被引量:29
3
张桂莲,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1,15(3):64-69.
被引量:42
4
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09-516.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郑荣和.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2):21-22.
被引量:5
2
陶澜,程艳军,谢戎,何光华,杨正林,张毅.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932-1937.
被引量:9
3
张上守,卓传营,郑荣和,蔡光景,李义珍,王乌齐.
Ⅱ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作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4):17-18.
被引量:6
4
刘保国,张修清,王光明,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78-381.
被引量:22
5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6
张洪,陈国惠,刘仕琳,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
四川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6):483-488.
被引量:10
7
徐富贤,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J]
.杂交水稻,1993,8(4):25-28.
被引量:26
8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10
9
张大鹏.
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与叶片结构的关系[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3):363-367.
被引量:4
10
张黎光,黎用朝.
插秧根数与留桩高度对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1994(2):21-22.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34
1
叶云.
无为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8):131-134.
被引量:4
2
叶云.
杂交早稻“一种双收”的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3(5):83-85.
被引量:2
3
阳作明,刘海隆,王玲.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87-90.
被引量:12
4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28-30.
被引量:21
5
秦鹏,屠乃美.
再生稻源库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4,18(S1):329-333.
被引量:5
6
张水生.
植物营养液对机械收割稻桩再生力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69-70.
7
许光明.
不同留桩高度对优质稻佳辐占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63.
被引量:6
8
刘祥臣,丰大清,乔利,张应香.
两优6326作再生稻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7-9.
被引量:8
9
严斧.
越冬再生水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
.作物研究,2012,26(1):79-84.
被引量:4
10
刘正辉,毕俊国,江德权,林赵淼,李侠,丁艳锋.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6):25-30.
被引量:3
1
叶卓枫.
早稻机收留桩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7):12-14.
被引量:3
2
隆兴成,胡绍杰.
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特性及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11,26(4):40-42.
被引量:3
3
周若寄,郭莹.
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J]
.福建农业科技,1989(3):14-16.
被引量:3
4
刘青山.
巴西陆稻的再生稻栽培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1998(2):24-24.
5
邢珮玲,朱江月,曾健杰.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6):73-74.
6
杜远存.
再生稻栽培技术[J]
.专业户,1999(5):15-15.
7
刘秀斌,刘正忠,罗美玉.
再生稻头季机收留桩高度试验初报[J]
.福建农业科技,2014,45(5):13-15.
被引量:11
8
花种采收和贮藏技术[J]
.新疆农垦科技,2008,31(6):68-68.
9
肖寿菊.
老秧再生稻栽培技术[J]
.绿色科技,2010,12(7):90-92.
10
吴建龙.
Y两优96品种特性及作再生稻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2015(10):50-51.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