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西汉求贤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西汉几乎每个帝王都颁布过求贤诏。求贤诏的发展可以说是西汉政治演进的缩影,国家从繁荣鼎盛到衰落末世,求贤诏也由作用突出演变到流于形式。西汉求贤诏具有程序严格、内容灵活等突出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察举制度的形成,满足了西汉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作者
叶秋菊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秦汉诏书研究"(项目编号:14YJC770036)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西汉
求贤诏
察举制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1
秦振芳.
浅谈西汉君主求贤诏对社会发展的功用[J]
.文教资料,2013(29):147-148.
被引量:1
2
沈悦.
浅论西汉前期的“求贤诏”[J]
.文教资料,2013(32):181-182.
被引量:1
3
鲍严淑.
浅析汉初求贤诏的演变[J]
.文教资料,2014(30):120-122.
被引量:1
4
《汉书》卷1下《高帝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2页.
5
.《汉书》卷2《惠帝纪》[M].,..
6
.《汉书》卷4《文帝纪》[M].,..
7
《汉书》卷49《晁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286页.
8
《汉书》卷6《武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83页.
9
《汉书》卷56《董仲舒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495页.
10
劳棘:《汉代察举制度考》,《汉代政治论文集》,艺文印书馆1977年版,第633页.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丁春梅.
中国古代诏书纵横谈[J]
.档案学研究,2005(1):7-10.
被引量:6
2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
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409.
5
汉·董仲舒:《董子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
共引文献
42
1
温乐平.
试说秦汉社会消费观念由“尚俭”向“崇奢”的演变[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2):88-97.
被引量:10
2
邵正坤.
北朝时期的孝治[J]
.北方文物,2005(2):65-70.
被引量:1
3
黄启昌.
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唐盛世吏治的实践与理论[J]
.求索,2005(12):216-218.
被引量:5
4
黄今言.
汉代农民“背本趋末”的历史考察[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4):118-127.
被引量:7
5
林兴龙.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简论[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1):6-11.
被引量:5
6
陈忠锋.
王莽抑制奢贪思想研究[J]
.史林,2007(3):67-76.
被引量:1
7
王伟.
论汉律[J]
.历史研究,2007(3):4-19.
被引量:18
8
李倩.
《史记》中的商贸文化维度探析[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5):103-109.
被引量:1
9
冯尔康.
秦汉以降古代中国“变异型宗法社会”试说--以两汉、两宋宗族建设为例[J]
.天津社会科学,2008(1):123-134.
被引量:9
10
辛德勇.
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23(2):76-82.
被引量:42
同被引文献
21
1
周锦文.
孟子圣贤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82-87.
被引量:1
2
徐进.
荀子尚贤思想初探[J]
.东岳论丛,1988,9(4):47-50.
被引量:2
3
王京龙.
《管子》尚贤思想简论[J]
.齐鲁学刊,1990(5):54-57.
被引量:1
4
袁礼华.
重贤不尚贤 用贤且防贤——韩非贤能观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1):59-63.
被引量:1
5
黄强.
朱熹:“代圣贤立言”的启蒙者[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3):104-108.
被引量:1
6
高华平.
从出土文献中的“贤”字看先秦“贤”观念的演变[J]
.哲学研究,2008(3):71-76.
被引量:7
7
陈迎年.
良知的界限与匹夫的责任——王阳明圣贤有分说的法哲学阐释[J]
.人文杂志,2010(6):18-23.
被引量:3
8
林榕杰.
从“不尚贤”到“无不治”——《老子》第三章新解[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70-75.
被引量:4
9
许家星.
真知格物,必成圣贤——朱子“格物”解发覆[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4(5):27-34.
被引量:3
10
李宏达.
《庄子》中“至人”、“圣人”、“神人”“真人”关系再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7):103-10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周丽英.
“贤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1(1):322-332.
1
徐梓.
说“举人”(上)[J]
.中国教师,2009(5):32-33.
2
肖楚楚.
试论察举制之兴衰及其影响[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6):155-155.
3
路艳.
“孝”与传统政治——以两汉为例[J]
.黑龙江史志,2009(1X):24-25.
4
秦黎.
两汉察举制浅析[J]
.文教资料,2009(28):105-106.
被引量:1
5
陈业新.
试论两汉察举制对历史文献发展的影响[J]
.台州师专学报,1999,21(1):12-16.
6
季智慧.
三星堆·巫文化·夏文化[J]
.文史杂志,1993(1):14-15.
7
王维坤.
丝绸之路上的人和事(二)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J]
.西部大开发,2016,0(5):123-127.
8
吴超.
略论蜀汉政权的选举制度[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1):12-15.
9
李宏.
察举制度对汉代教育的影响略论[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7-138.
10
赖华明.
汉代察举制概论[J]
.天府新论,2003(6):92-96.
被引量:4
江汉论坛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