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童年的消逝”到儿童的“数字圈地”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媒介技术对儿童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30多年前,异军突起的电子技术强势消解了印刷媒介所设定的"童年",让孩子们异化为与成人无异的"伪成人";而今,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正步步紧逼地将孩子们置于无孔不入的商业语境与逻辑下,商业公司正在将孩子们塑形为"无意识"的消费者。
作者
洪亚星
董小玉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37,共4页
Journalism Lover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媒体视阈下的媒介形象研究"
项目编号:SWU1509385
关键词
媒介技术
童年的消逝
商业公司
数字圈地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沁.沉浸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3.
3
查尔斯-斯特林.媒介即生活[M].王家全,崔元磊,张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12.
4
布希亚.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23.
5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80
1
靳小钊.
消费技术视野中的传媒教育[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8):72-75.
2
晏辉.
作为生活方式的消费与消费主义[J]
.求是学刊,2007,34(2):28-33.
被引量:12
3
汤跃跃.
和谐消费: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新视角[J]
.消费经济,2007,23(2):23-24.
被引量:6
4
刘水平.
媒介社会与意识形态变迁[J]
.贵州社会科学,2007(3):71-75.
被引量:4
5
王埃亮.
消费文化的现实反思[J]
.理论月刊,2008(4):67-69.
被引量:5
6
宁俊,李敏.
北京中产阶层服装消费文化实证研究[J]
.纺织导报,2009(1):91-93.
被引量:2
7
彭松乔.
景观社会生态中的话语“突击”——电影《色·戒》症候论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79-84.
被引量:1
8
陈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人文化观念的改变[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8-122.
被引量:2
9
肖峰.
论信息消费主义[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5):55-62.
被引量:10
10
彭松乔.
挪移·变异·寻觅——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探询[J]
.学术论坛,2009,32(5):132-137.
同被引文献
24
1
廖中鸣,胡江伟,姜小凌.
狂欢、区隔与抵抗:游戏圈“梗”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22(5):42-48.
被引量:11
2
燕耀,徐金丹.
盗猎、狂欢与互动:鬼畜视频的传播心理研究[J]
.当代电视,2021(6):81-85.
被引量:14
3
卢德平,刘湲.
论中国的童工问题[J]
.中国青年研究,2010(9):48-53.
被引量:9
4
陈世华.
“受众商品论”的理论溯源与未来走向[J]
.新闻知识,2012(1):3-5.
被引量:26
5
郭力平,郝俊,朱文佳.
拟社会互动在年幼儿童视频学习中的作用[J]
.心理科学,2012,35(4):882-888.
被引量:5
6
曹晋,张楠华.
新媒体、知识劳工与弹性的兴趣劳动——以字幕工作组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9(5):39-47.
被引量:72
7
温彭年,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被引量:790
8
吴鼎铭.
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7,39(6):124-137.
被引量:103
9
袁韬,杨欣怡.
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搞笑网红现象解析[J]
.传媒,2020(7):94-96.
被引量:5
10
张铮.
数字童工:智媒时代数字劳工低龄化现象探析——以抖音App为例[J]
.青年记者,2020(20):27-2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樊思彤,刘长海(指导).
短视频领域“啃小族”现象分析及对策[J]
.传媒论坛,2023,6(5):71-73.
2
王宇凌.
被消费的童年:短视频领域中“网红儿童”现象分析[J]
.视听,2021(12):149-151.
被引量:1
3
陈苗苗.
童年影视作品混剪的记忆重构与传播心理研究[J]
.声屏世界,2023(5):92-94.
4
莫梅锋,殷维霞.
视频平台“数字童工”辩证解读:在学习与劳动之间[J]
.新闻前哨,2023(21):11-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艳清.
媒介环境学视角下萌娃短视频现象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2):67-69.
1
陈沉.
从真人秀节目看童年的消逝[J]
.青年记者,2011(4Z):12-13.
被引量:1
2
孙藜.
当动机质疑成为一种流行[J]
.视野,2009(24):1-1.
3
林钰.
电子媒介下的童年[J]
.俪人(教师),2016,0(5):267-268.
4
高红红.
浅析电视广告对“童年”的消解及对策[J]
.东南传播,2016(10):124-126.
5
段志文.
新奇发明 尽享生活[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7(3):45-45.
6
胡忠青,李相成.
客观性:商业语境下的“新闻乌托邦”[J]
.新闻知识,2007(7):56-58.
被引量:1
7
姚倩.
网络时代“童年的消逝”现象分析[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5):58-59.
被引量:1
8
巢乃鹏.
媒介变迁与"童年"的消逝[J]
.中国图书评论,2005,28(5):25-27.
9
任传功.
加大华人商业公司的宣传[J]
.华人世界,2009(11):33-33.
10
丁力.
因特网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J]
.工会博览,1999(8):6-7.
新闻爱好者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