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问题小说”的南洋化:战后马华短篇小说(1945-1956)的叙事视野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战后至独立前的马华短篇小说明显带有中国现代"问题小说"的印迹。虽或文字略为细密,题材略有递变,但其中的叙事视野与书写技术或显或隐还是与"问题小说"模式有着内在关联。以平/贫民叙事为主,揭示社会问题,一样是希望以文艺引起疗救的注意;也偶有一二篇章,不乏"问题小说"的启蒙意味、理性态度以及对"将来的道德"的追求与表达。这种书写模式的挪用并非有意识的照搬,而是对中国现代白话文学整体横向继承与吸收的必然效应使然,同时也是将居于在地诸多问题生发出来的启蒙与教化意识显现于"此时此地"的写作实践中。不过,就整体来看,战后马华短篇小说即便带有"问题小说"的意味,大部分终究还是缺少真正的启蒙认识与能力,也缺乏较高层次的哲理性探讨。因此,充其量只能称为一种广义的"问题小说"或"类问题小说"。而"问题小说"的南洋化,最为显著的便是问题的在地性,而非思想性或哲理性的区别。
作者 张惠思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4期48-56,共9页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基金 马来亚大学"马华文学史研究计划"子计划三"马华文学与中港台的关系"(计划编号RP010C-13HNE University of Malaya)部分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集外集拾遗》,香港:今代图书公司,1964年版,第418页.
  • 2赵玲:《孤独者》,田农编选《马来西亚砂拉越战后华文小说选(1946-1970)》,砂拉越: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2009年版,第169页.
  • 3海郎:《是"侨民文艺"呢,还是"马华文艺"?》,苗秀编选《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第一集):理论》,新加坡: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第218页.
  • 4巍萌:《可怜的孩子》,田农编选《马来西亚砂拉越战后华文小说选(1946-1970)》,第50页.
  • 5于沫我:《客》,孟毅编选《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第四集):小说(一)》,第418页.
  • 6韩萌:《飞》,方修编《马华文学作品选:小说(战后)1945-1956》,吉隆坡:董总,1991年版,第51-52页.
  • 7韩萌:《花会》,苗秀编选《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第五集):小说(二)》,第31页.
  • 8杨嘉:《归侨》,苗秀编选《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第五集):小说(二)》,第104页.
  • 9萧村:《山芭》,苗秀编选《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第五集):小说(二)》,第82页.
  • 10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文存》(第一集),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第67页.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