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往圣继绝学:唐君毅与吴宓教育思想比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二十世纪国学教育发展史上,二十年代创办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五十年代初创办的新亚书院是两个重要的代表机构,其主事者吴宓和唐君毅都怀抱着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但二者的教育实践却产生了迥异的结局。吴宓与唐君毅的个性差异、清华国学研究院与新亚书院的机构性质差异、在教育理想与现实生存关系的协调上以及时局的变迁是导致二者不同命运的几个重要因素。清华国学院走向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非吴宓个人所能掌控。研究唐君毅与吴宓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并不是对二者进行简单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探索由清华的"转制"和新亚的转向所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当前国学教育的启示。
作者 刘建平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71-81,共11页 Confucius Studies
基金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培育项目“抗战时期现代新儒学文化生态研究”(项目编号:CQKZ201303042013)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杨祖汉.香港新亚书院的成立对台港二地新儒学发展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12,12(5):11-16. 被引量:2
  • 2吴宓.《研究院章程:缘起》,载《清华周刊》1926年总第360期.
  • 3唐君毅.《略释诚明》,载新亚书院《新亚生活双周刊》第12卷.
  • 4唐君毅.《人文主义之名义》,《唐君毅全集》卷九,台北,学生书局,1991年版,第207页.
  • 5徐复观.《悼唐君毅先生》,李明辉、黎汉基编.《徐复观杂文补编》(第二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筹备处,2001年版,第544页.
  • 6唐君毅.《我所了解之新亚精神》,载《新亚校刊》第1期(1952年6月).
  • 7梁启超.《任公致吴宓函》,载《清华周刊》1926年总第371期.
  • 8蓝文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始末》,载《清华校友通讯》1970年第32期.
  • 9吴宓.《论新文化运动》[J].学衡,1922,.
  • 10梅贻琦.《大学一解》,《清华学报》1941年第十三卷第一期.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梁启超.《为创设文化学院事求助于国中同志》(1923年),《(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册,第928页.
  • 2马一浮.《与熊十力十三》1939年5月24日,《与熊十力十六》1939年7月17日,见《马一浮集》第2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36-538,542043页.
  • 3熊十力.《十力语要·与贺昌群》,见《熊十力全集》第4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69-271页.
  • 4《校史》,见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1卷,第47页.
  • 5《研究院章程》.
  • 6梁启超.《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1926年,陆侃如,刘节合记),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5页.
  • 7梁启超.《北海谈话记》(1927年初夏,周传儒,吴其昌笔记),见夏晓虹编.《(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34-1035页.
  • 8张锐.《直捷了当斩草除根的取消研究院》[J].清华周刊,.
  • 9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1922年11月,见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6页.
  • 10胡适.《书院的教育》(约1925年),见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5册,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第476-478页.

共引文献8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