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大命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
李永进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德育)》
2016年第9期60-62,共3页
Beijing Education
基金
肖贵清教授领衔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理论创新研究"(16ZZD023)获准立项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4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0
参考文献
4
1
张东刚.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
.文化软实力,2016,1(2):5-9.
被引量:14
2
吴泽群.
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7):41-44.
被引量:3
3
张国祚.
关于“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
.求是,2009(9):43-46.
被引量:154
4
田鹏颖.
在解构“西方话语”中建构中国话语体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6):138-14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
《资本论》.第1卷.第704页.注63.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220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日报》(连载)2016年4月21日.
共引文献
184
1
张应钱.
辅导员在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的话语权研究[J]
.山西青年,2020,0(1):20-21.
2
姜敏.
论中国特色刑法学术话语生成的理与路——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统计分析为切入点[J]
.河北法学,2022,40(11):103-118.
被引量:1
3
赵飞.
精确化、隐形化:从甲型流感事件看危机传播新思路[J]
.国际新闻界,2009,31(6):50-54.
被引量:9
4
刘笑盈.
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2):6-10.
被引量:17
5
王岩,茅晓嵩.
“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
.政治学研究,2009(5):74-83.
被引量:29
6
李平.
试论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问题[J]
.管理学报,2010,7(3):321-330.
被引量:16
7
叶虎.
对外华语电视的话语权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电视研究,2010(3):52-54.
被引量:3
8
王传峰.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话语权的式微[J]
.教育科学研究,2010(5):55-59.
被引量:1
9
丁洁.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12):179-180.
10
张骥,申文杰.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1):163-168.
被引量:78
同被引文献
147
1
杜永彬.
论中国藏学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J]
.中国藏学,2023(1):66-75.
被引量:3
2
赵君尧.
船政文化产生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J]
.职大学报,2006(1):101-105.
被引量:1
3
王荣国.
道一禅师与中晚唐福建禅宗南岳禅系[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2):39-44.
被引量:1
4
杜永彬.
中国藏学现代化之路[J]
.社会科学战线,1997(4):205-211.
被引量:18
5
任继愈.
禅宗与中国文化[J]
.社会科学战线,1988(2):81-84.
被引量:12
6
发刊词[J]
.中国藏学,1988(1):2-3.
被引量:5
7
李有义.
关于开展西藏学研究的几点意见[J]
.西藏研究,1982(1):18-22.
被引量:6
8
任继愈.
朱熹与宗教[J]
.中国社会科学,1982(5):49-61.
被引量:13
9
秦宣.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思路[J]
.学术前沿,2012(11):11-17.
被引量:38
10
全林远.
话语体系构建之首要:明确核心目标[J]
.学术前沿,2012(11):18-2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8
1
刘希岩,谢玉环.
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述评[J]
.理论界,2017(10):75-83.
2
朱四海.
“一带一路”建设中闽都文化先行战略研究[J]
.发展研究,2017,34(12):13-22.
3
张斌,杨文.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J]
.档案学通讯,2019,0(5):4-12.
被引量:48
4
戴亚琴.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
.党政论坛,2019,0(8):10-13.
5
侯怀银,张慧萍.
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2):47-56.
被引量:18
6
李旭,侯怀银.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J]
.教育学报,2022,18(4):59-70.
被引量:12
7
韩喜平,杨羽川.
坚持问题导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3):1-8.
被引量:1
8
万果,王巳龙.
中国藏学“三大体系”建设发微[J]
.中国藏学,2023(6):178-1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张斌,杨文.
建构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2):41-56.
被引量:9
2
李财富,汪子怡.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述评[J]
.山西档案,2023(1):162-171.
3
崔浩男,戴柏清.
建党百年背景下党史档案宣传公共场域构建[J]
.山西档案,2022(1):81-87.
被引量:3
4
许丽英,王晴阳.
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构[J]
.民族教育研究,2023(1):47-54.
被引量:3
5
张帆,吴建华.
档案职业健康管理概念内涵与管理模型探析[J]
.档案与建设,2020,0(1):14-19.
被引量:3
6
闫慧.
2019年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研究热点回顾[J]
.情报资料工作,2020,41(2):5-19.
被引量:23
7
杨智勇,贺奕静.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国际档案治理的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2020(2):37-42.
被引量:8
8
张斌,杨文.
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
被引量:24
9
王丹.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守正与出新——“2019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术期刊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
.图书与情报,2020(3):134-139.
被引量:8
10
曹玉.
论档案学人的学术自觉[J]
.山西档案,2020(4):99-104.
被引量:2
1
黄淑娉.
人类学中国化的理论、实践和人才[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17-20.
被引量:5
2
王德发.
试论我国统计学术体系的发展[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1,6(1):1-10.
3
评论员.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J]
.宝鸡社会科学,2016,0(3):1-1.
4
习近平.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J]
.党政干部参考,2017,0(2).
5
薛秀泓.
人口和计生管理体制需深化[J]
.党政干部文摘,2006(10):28-29.
6
贾彦.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J]
.理论界,2007(8):43-44.
7
王珏,王金柱.
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J]
.理论动态,2005(17).
被引量:2
8
陈连开.
关于中华民族结构的学术新体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评述[J]
.民族研究,1992(6):21-28.
被引量:33
9
卢义.
民族概念的理论探讨[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23-28.
被引量:5
10
黄家亮,张鉴.
中国社会学的时代使命与学术话语体系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建设,2017,4(2):87-96.
被引量:2
北京教育(德育)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