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睄妹子》的音乐形态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赣南客家传统采茶戏起源于采茶歌舞,具有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并蕴含着深厚的茶文化思想。对其中的代表性曲目《睄妹子》的音声形态、行为结构以及观念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
杨阳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0-221,共2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赣南客家采茶戏
睄妹子
音声形态
行为结构
观念特征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7
1
欧阳绍清.
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
.大舞台,2012(2):158-160.
被引量:43
2
吴卫洁.
客家采茶戏音韵研究[J]
.文艺评论,2015(3):150-153.
被引量:4
3
黄东阳,赖晓芬.
客家采茶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思考[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5(2):24-25.
被引量:21
4
王婷,徐灵.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J]
.农业考古,2009(3):181-183.
被引量:18
5
张宇俊,黄玉英.
赣南客家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的风格特点[J]
.农业考古,2009(3):178-180.
被引量:6
6
王沥沥.
赣南采茶戏曲调来源的丰富性及其文化学解释[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4):50-54.
被引量:6
7
卢致苑,张宇俊.
浅谈赣南采茶戏《睄妹子》的歌、舞、戏艺术[J]
.中国戏剧,2013(7):67-6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姜昊,刘汉一.
江西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保存与发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68-70.
被引量:8
2
廖军.
赣南采茶戏探究[J]
.南方文物,2001(4):23-28.
被引量:16
3
陈海燕.
析江西采茶戏声腔分类的误区兼谈江西各路采茶戏声腔的形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1):81-85.
被引量:9
4
刘正维.
梁山调腔系论证[J]
.音乐研究,1983(1):51-76.
被引量:17
5
廖军.
无茶不成戏──略谈茶与赣南采茶戏及其艺术特点[J]
.农业考古,1996(2):143-145.
被引量:6
6
冯光钰.
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4):5-14.
被引量:69
7
刘正维.
论打锣腔系统[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69-81.
被引量:12
8
蒋燮.
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24(4):63-70.
被引量:17
9
张佩莺,钟海林.
对赣南采茶戏传承的思考[J]
.中国戏剧,2007(2):42-44.
被引量:13
10
陈椽.茶叶通史[M].农业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82
1
傅涌.
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以南昌采茶戏为例[J]
.影剧新作,2020(3):156-160.
2
李琳.
浅谈采茶戏音乐发展的环境、构成与传承[J]
.才智,2019,0(33):208-208.
被引量:1
3
陈林君.
赣南采茶戏《睄妹子》音乐分析[J]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3):23-26.
4
李佳.
客家艺术奇葩——赣南采茶戏的海内外传承与发展[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6):100-101.
被引量:7
5
边秀梅,姜苏卉.
客家山歌和畲族民歌的比较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5):29-32.
被引量:3
6
杨菊.
试论赣南采茶戏的美学品格[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34(6):117-120.
被引量:6
7
万小毛,李姿丽.
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分析[J]
.老区建设,2014(2):47-48.
被引量:13
8
邹春生.
村落环境对地方戏曲的影响——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7-11.
被引量:1
9
董晓梅.
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2):5-7.
被引量:14
10
朱家俊,王爱生.
试论赣南采茶戏打击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4):56-5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婷,徐灵.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风格与传承创新[J]
.农业考古,2009(3):181-183.
被引量:18
2
安葵.
舞蹈的戏剧化和戏剧的舞蹈化[J]
.戏剧艺术,1990(1):45-55.
被引量:1
3
郭起华,钟俊昆.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3-7.
被引量:29
4
陈孝余.
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16-24.
被引量:22
5
赖丹,叶曾珍.
赣南采茶舞蹈中独特的动作审美[J]
.科技广场,2010(4):23-26.
被引量:7
6
朱黎明.
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
.农业考古,2011(5):201-212.
被引量:19
7
欧阳绍清.
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
.大舞台,2012(2):158-160.
被引量:43
8
支婷婷.
赣南客家采茶戏探析[J]
.音乐时空,2015,0(16):54-54.
被引量:2
9
张月.
从赣南客家山歌传唱看采茶戏音乐创作[J]
.音乐时空,2015,0(18):31-31.
被引量:2
10
卫志强.
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分析[J]
.福建茶叶,2015,37(6):222-22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汤莉.
采茶音乐的唱腔特征和文化底蕴——以《牡丹调》为例[J]
.福建茶叶,2016,38(9):385-386.
被引量:4
2
朱建华.
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1):367-368.
被引量:6
3
张静.
赣南客家采茶戏:《睄妹子》音乐表演形态分析[J]
.福建茶叶,2017,39(11):286-28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欧阳昭.
采茶音乐的分布与发展现状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1):368-369.
被引量:1
2
张兆壮.
南昌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8):350-351.
被引量:1
3
邱舒.
民间采茶戏的形态特点与舞蹈美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2):383-384.
4
刘三强.
我国民间采茶音乐的乐理分析[J]
.福建茶叶,2018,40(7):375-376.
被引量:1
5
符玲.
同声相和,击节讴歌——采茶歌乐的互文式唱和性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6):348-348.
被引量:2
6
刘冬.
民间茶文化音乐融入单簧管乐曲教学的价值探索[J]
.福建茶叶,2018,40(1):304-305.
7
刘怡.
川西地区茶文化民间舞蹈探究[J]
.福建茶叶,2018,40(5):424-424.
8
李雪虎.
基于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研究探讨[J]
.长江丛刊,2018,0(17):23-23.
被引量:2
9
赵丽.
山西非遗舞蹈的原生态传承策略和途径[J]
.艺术教育,2019,0(9):99-100.
被引量:3
10
高静.
传统文化影响下民族民间舞表演新模式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9):11-13.
被引量:2
1
蔡慧,龙福梅.
试论赣南客家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53-153.
2
黄光辉.
茶文化与民俗对赣南客家采茶舞形成、演进与发展探究[J]
.福建茶叶,2016,38(5):386-387.
被引量:6
3
2011年辽源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J]
.吉林农业,2012(1):21-21.
4
钟舟海.
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被引量:7
5
安长东.
打渔张灌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
.节水灌溉,2013(3).
6
何峰,熊小丽,古仁刚,周燕.
南郑县秸秆综合利用调查及利用方向概述[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11S):136-136.
被引量:2
7
丁晨.
哈尼梯田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J]
.网友世界,2014(5):86-86.
8
谢劲良.
四大举措确保江西抗雪灾保通信[J]
.通信世界,2008(9):29-29.
9
李敏青.
古田县秸秆综合利用测算分析报告[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138-138.
10
陈哲,黄玉英.
民歌与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J]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福建茶叶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