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林纾到郁达夫:中国现代感伤文学的滥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以晚清至民初时期的感伤文学为考察对象,通过林纾及现代感伤文学主题模式的开启,苏曼殊与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建立,郁达夫和现代感伤诗学体系的建立三个问题的论述,纵向梳理阐述了中国现代感伤文学萌起、发展、成熟的发展历程,并以此归结出现代感伤文学在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性作用和价值。
作者
刘利平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8-74,共7页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项目(SKQNYB13010)
关键词
林纾
言情小说
苏曼殊
现代悲剧意识
郁达夫
感伤诗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A].文艺理论译丛[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吴趼人.恨海[M].南昌:豫章书社,1981.
3
林纾.冷红生传[A].畏庐文集[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c.
4
林纾.畏庐漫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5
Alexandre Dumas ills. La Dame aux Camelias. Trans. David Coward. Ox -ford [ M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6
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M].林纾,王寿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
黄轶.
苏曼殊与鸳鸯蝴蝶派关系重论[J]
.江苏社会科学,2007(3):204-207.
被引量:2
8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9
苏曼殊.苏曼殊全集[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10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2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李怡.
“民国文学”与“民国机制”三个追问[J]
.理论学刊,2013(5):113-117.
被引量:23
2
秦弓.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J]
.广东社会科学,2006(4):144-145.
被引量:15
3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
钝根.《小说丛刊·序》,《小说丛刊》,江南印刷厂1914年版.
5
范伯群.《"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6
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7
陈独秀.《绛纱记》序,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四).
8
刘纳.
1912──1919:终结与开端[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1):1-26.
被引量:9
9
秦弓.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J]
.湖南社会科学,2010(1):133-136.
被引量:44
10
李怡.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J]
.广东社会科学,2010(6):132-135.
被引量:62
共引文献
16
1
姚皓华.
变情节结构为心理情绪结构——从叙事结构看郁达夫小说的现代转型[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89-93.
2
王斌.
周瘦鹃对莫泊桑作品的翻译与解读[J]
.广西社会科学,2007(9):151-155.
3
吴井泉.
19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诗学的理论建构[J]
.学术交流,2008(1):144-150.
4
方开瑞.
甲午战争后小说翻译中“讲述”模式的传递[J]
.中国翻译,2008,29(3):26-30.
被引量:1
5
孙璐璐.
浅谈《沉沦》对西方文艺思潮的接受[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136.
6
姜丽静.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首届女大学生的教育生活史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64-67.
被引量:2
7
邓宏艺,赵艳敏.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5):122-126.
被引量:1
8
王玉超,刘明坤.
冲破家庭牢笼束缚 走向社会广阔天地——中国近代言情小说的演变[J]
.社会科学家,2010,25(4):21-23.
9
王宝红.
近代文献中的陕西方言词语[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3):42-45.
被引量:1
10
朱宏伟.
开发自然的美——郁达夫、卢梭文学观比较[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96-100.
被引量:2
1
李江山.
郁达夫感伤诗学中的传统文化背景[J]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2):35-40.
2
任晓润.
在神化与人化之间徘徊──试论现代派文学中的传奇现象[J]
.江苏社会科学,1994(1):107-111.
3
李江山.
西方文艺思潮背景下的郁达夫感伤诗学再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3):84-87.
被引量:1
4
吴然.
海明威:现代悲剧意识的探寻者[J]
.外国文学评论,1989(2):57-61.
被引量:6
5
李江山.
中西文论化合中的郁达夫感伤诗学[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38-143.
6
许运斐.
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解读[J]
.芒种,2012(18):60-61.
被引量:1
7
赵成林.
感伤时代的感伤文学──《长生殿》、《桃花扇》感伤主义浅论[J]
.社会科学家,1995,10(3):63-69.
被引量:3
8
李娜.
论井伏鳟二“感伤文学”的表现手法——以初期作品《屋顶上的沙丸》为中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6):61-62.
被引量:1
9
杨筱玲,张恒.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悲剧特质[J]
.飞天,2010(4):98-99.
10
朱德发.
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36-41.
被引量:4
兰州学刊
2015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