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绿色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水资源短缺现状的严峻、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如何将雨水这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雨水综合利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绿色生态小区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为今后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
莫光靖
机构地区
茂名市建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才智》
2011年第24期33-33,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绿色生态小区
雨水收集
雨水储存
分类号
TU991.14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王丽川.
北方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初探[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B12):90-91.
被引量:4
2
胡爱兵,任心欣,俞绍武,丁年.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J]
.中国给水排水,2010,26(20):69-72.
被引量:66
3
李兵.
城市雨水利用综合整治工程分析[J]
.西南给排水,2010,32(6):20-22.
被引量:2
4
张洪涛,徐向舟,曹健,许金辉,李美娟.
城市透水面集水效益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163-166.
被引量:5
5
李美娟,徐向舟,许士国,赵广辉.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1):222-226.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张书函,陈建刚,丁跃元.
城市雨水利用的基本形式与效益分析方法[J]
.水利学报,2007,38(S1):399-403.
被引量:59
2
庞莹,张晓红.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降水入渗系数的分析确定[J]
.吉林水利,2006(z1):8-9.
被引量:9
3
何静,陈锡康.
我国水资源影子价格动态可计算均衡模型[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5,25(1):12-13.
被引量:11
4
王国平,庄敏.
城市雨水利用途径及措施的探讨[J]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30(1):66-67.
被引量:10
5
张韬,晓睿.
将城市雨水利用提高到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战略高度之我见[J]
.内蒙古水利,2005(1):83-84.
被引量:5
6
邬扬善,屈燕.
北京市中水设施的成本效益分析[J]
.给水排水,1996,22(4):31-33.
被引量:34
7
张克峰,姜海英,王永磊.
几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雨水利利用技术[J]
.净水技术,2006,25(1):58-60.
被引量:26
8
郭霞.
农用地生态价值估价方法研究[J]
.国土资源情报,2006(3):20-23.
被引量:12
9
杜玉柱,菅瑞卿.
吕梁市雨水利用的潜力分析及发展对策[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3):7-8.
被引量:5
10
武晟,汪志荣,张建丰,解建仓,汪雅梅.
不同下垫面径流系数与雨强及历时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5):55-59.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90
1
胡高辉,朱少成,杨涛,周鹏飞,孙海波,刘春慧,李国旗.
多层复合排水沥青铺装下渗特性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S02):7-16.
2
杨凤茹,陈亮,张雅卓,郭祺忠.
基于综合效益目标的雨水利用适宜模式构建——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J]
.给水排水,2022,48(S01):226-236.
3
李芮,潘兴瑶,邸苏闯,杨默远,赵立军.
城市内涝应对措施改善效果分析——以清河上清桥为例[J]
.给水排水,2019,45(S01):128-135.
被引量:5
4
曹胜昔,张涛,张玉坤,张兴.
基于LID的黄土地区景观水体修复策略探析[J]
.工业建筑,2023,53(2):72-78.
5
李美娟,徐向舟,许士国,赵广辉.
城市雨水利用效益综合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11,31(1):222-226.
被引量:20
6
王振,胡瑜,郭军.
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案例探讨[J]
.绿色科技,2012,14(1):67-69.
被引量:1
7
张运超,徐慧,蔡涛,李鹏程.
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雨水利用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3):38-41.
被引量:4
8
刘国庆.
雨污分流后城市道路雨水综合利用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2(9):57-58.
被引量:1
9
沈珍瑶,陈磊,谢晖,马颖,冯潇,魏国元.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其相关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2012,31(5):171-176.
被引量:11
10
丁年,胡爱兵,任心欣.
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应用现状及展望[J]
.给水排水,2012,38(11):141-144.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17
1
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3
GB50015-2009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S].
4
GT164-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5
GB/T18870,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s].
6
赵世明,高峰.
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热能节省技术[J]
.给水排水,2009,35(2):69-72.
被引量:3
7
王俊安,李冬,张杰.
高校节水潜力分析与对策[J]
.给水排水,2009,35(2):73-76.
被引量:22
8
陈应新.
给水减压阀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J]
.通用机械,2009(2):22-24.
被引量:3
9
李斌,罗富强,陈炜.
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系统水泵能耗对比研究[J]
.给水排水,2010,36(3):156-159.
被引量:10
10
时燕.
绿色建筑节水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4):92-9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庄胜宏.
建筑小区节水措施探讨[J]
.工程与建设,2013,27(6):809-811.
被引量:1
2
郑宗益.
建筑节水措施与实施探讨[J]
.工程与建设,2014,28(5):639-6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郑宗益.
建筑节水措施与实施探讨[J]
.工程与建设,2014,28(5):639-640.
被引量:1
2
田艳.
关于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的思考[J]
.城市建筑,2015,0(8):194-194.
1
北京的生态小区[J]
.工业建筑,2002,32(12):52-52.
2
谭鹏.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在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J]
.乡村科技,2016,7(20):81-81.
3
邓风,陈卫.
绿色生态小区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11):81-81.
被引量:2
4
廖伟聪.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绿色生态小区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0(5X):269-270.
5
李莹.
提高居住质量 建设绿色生态小区[J]
.山西建筑,2006,32(18):18-19.
被引量:2
6
李莹.
浅析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J]
.蒲白科技,2006(1):21-23.
7
曾丽芳.
绿色生态小区的开发规划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155-155.
被引量:2
8
吴玲玲.
对实现绿色生态小区景观的研究[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4).
9
李翔.
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及节能新技术应用研究[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9):77-78.
10
范华诗.
绿色生态小区的绿化设计[J]
.现代园艺,2016,39(20):155-156.
才智
2011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