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术语篇中转述的互动人际意义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根据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语言有三大纯理论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的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人际意义,即互动的和态度的。"互动的"指话语中所有与读者和读者互动有关的方面。"态度的"指话语中所有与读者或作者对话语的态度评价有关的方面。
作者
蔡超
机构地区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
出处
《才智》
2012年第1期155-155,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学术语篇
人际功能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陈吉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8(9):74-76.
被引量:36
2
丁琴海.
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66-72.
被引量:21
3
伍建华.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204-206.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胡毓智.
区域性高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把握好的若干关系[J]
.文教资料,2005(32):28-30.
被引量:1
2
李凤岐.
论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J]
.中国远程教育,1998(3):21-23.
被引量:9
3
查志琴,高波.
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及评估体系的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8(3):86-89.
被引量:27
4
纪宝成.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3-6.
被引量:90
5
蔡达峰.
我们的通识教育:关心人与社会的发展[J]
.读书,2006(4):12-19.
被引量:75
6
杨兴林.
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164-167.
被引量:119
7
丁琴海.
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66-72.
被引量:21
8
崔卫平.我们的尊严在于拥有价值理想.南方周末,2007.1.11.
9
[9]中俄重点大学校长讨论通识教育[N].中国青年报,2006-10-16.
10
[10]朱熹.大学章句集注[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81
1
邱婕.
“三强两融”:全媒体时代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13):1-4.
2
宋欣颖.
传承文学提升素养不忘初心[J]
.包装世界,2019,0(1):189-189.
3
任秀霞.
浅谈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特色建设[J]
.神州,2014(9):159-160.
4
穆建明.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浅析[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18):112-113.
5
陈吉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8(9):74-76.
被引量:36
6
梁巍.
大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36-37.
7
黄怡.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
.时代教育,2009(3):32-32.
被引量:6
8
阮畅.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提高综合能力为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11):146-148.
被引量:20
9
魏少妮.
浅议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J]
.知识经济,2009(11):136-137.
被引量:3
10
曹琪.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J]
.考试周刊,2009(46):39-4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0
1
马博森.
话语分析及其方法(概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11-14.
被引量:16
2
刘森林.
语篇语用分析方法论研究[J]
.外语教学,2001,22(6):3-8.
被引量:8
3
赵文学.
美英社会语言学研究述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28-231.
被引量:3
4
张荣建,曾文武.
性别差异与话语策略:会话中的间接性、打岔、衔接[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50-154.
被引量:2
5
孙咏梅.
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与互动社会语言学[J]
.外国语言文学,2007,24(2):104-107.
被引量:6
6
杨增成.
话语分析的社会文化视角[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1):147-150.
被引量:7
7
孙咏梅.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54-157.
被引量:6
8
彭艳虹.
英语口语课堂话轮替换的特点及其规则[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5):701-703.
被引量:3
9
刘红艳,李悦娥.
话语分析诸方法对比分析(上)[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4):38-41.
被引量:2
10
惠艳妮.
从互动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Oh的语用策略[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27(5):76-7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显志,王杰.
互动社会语言学综述[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5):106-110.
被引量:6
2
涂文娟.
互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翻转课堂师生话语轮换机制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1):156-1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宗强.
互动社会语言学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两种话语解构和分析方式的对比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14,31(4):85-88.
被引量:2
2
王丽.
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54-55.
被引量:1
3
周国兴.
电子商务洽谈中的非语言形式语境提示探析[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0(3):283-283.
4
李静.
从交际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大学英语教学[J]
.文学教育,2019,0(15):148-149.
被引量:1
5
富聪,邵滨.
全球互动语言学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2000-2020)[J]
.现代语文,2021(2):116-127.
6
高凌飞.
从话轮转换看《红字》——小说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文学文体学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3-54.
7
王杰.
国内会话策略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6):10-11.
被引量:2
1
郝瑞英.
译者与词典的对话[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77-79.
2
迟军.
やる、くれる的说者视点规律——介绍久野暲先生的“视点”观[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3):37-43.
3
唐建萍.
元话语研究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2010(1):96-101.
被引量:19
4
张莹.
数字化时代翻译研究面对的新现象新课题[J]
.中国翻译,2012,33(4):16-16.
被引量:4
5
王月露.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态度语意分析[J]
.才智,2016,0(28):219-220.
6
曾晶晶,李兰杰,陈娇.
国内外元话语研究综述[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3):2-3.
7
王恬.
语篇语旨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一项基于语料库的跨语域对比研究[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2):160-168.
8
宋改荣,孙淑芹.
科技论文摘要中情态动词的语境顺应性解读——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5-68.
被引量:3
9
袁凤平,李金国.
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对比研究[J]
.中国科技博览,2014(4):162-162.
10
刘永厚.
称呼语变异与态度评价[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3):21-26.
被引量:7
才智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