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观念的竞合诸争议探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观念的竞合理论是刑法重要的罪数形态理论,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有较为棘手的争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行为重合、与本来的一罪如何区分、对不作为犯中一个行为如何评价问题,都产生的很多学说。准确的把握观念的竞合理论,不仅有利于理解罪数理论趣旨,在司法实践中亦有现实意义。
作者
牛范淇
王晓雨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才智》
2012年第22期138-138,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观念的竞合
想象竞合犯
罪数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冯军.德国刑法典(附德文)[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2.
2
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418.
3
庄劲.
想象的数罪还是实质的数罪——论想象竞合犯应当数罪并罚[J]
.现代法学,2006,28(2):107-115.
被引量:34
4
大谷实.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63.
5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4.
6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435.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童德华.
刑法中的行为:机能、概念与犯罪论体系[J]
.法学评论,2001,19(6):38-46.
被引量:9
2
马克昌.
中国内地刑法与澳门刑法中罪数形态比较研究[J]
.法商研究,1999,17(6):85-91.
被引量:8
3
陈新汉.
主体需要、评价标准及其选择──对评价活动机制中一个环节的思考[J]
.求索,1995(1):49-52.
被引量:4
4
王秀怀.
想象数罪竞合新论[J]
.法学,1994(8):26-28.
被引量:4
5
陈兴良.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J]
.现代法学,1994,16(1):9-12.
被引量:124
6
王明辉,唐煜枫.
重复评价禁止与想象竞合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2):29-34.
被引量:24
7
何荣功,黄丽.
论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及其适用[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403-406.
被引量:17
8
林山田.刑法通论[M].台北:台湾大学法律系,1995.253.
9
[日]野村稔 全理其 何力译.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59.
10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共引文献
33
1
孟红艳.
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从重处断”的提倡与适用[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111-128.
被引量:1
2
赵秉志,周国良.
刑法学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法学,2007(1):175-190.
被引量:6
3
朱道华.
共犯本质:一个反思性检讨[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2):80-87.
被引量:4
4
王志祥,姚兵.
罪数形态研究述评[J]
.河北法学,2008,26(11):33-39.
被引量:5
5
田美青.
论想象竞合犯[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3):362-363.
被引量:1
6
丁灵敏.
论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75-84.
被引量:1
7
张纯.
论想象竞合犯的本质与处罚[J]
.研究生法学,2010,25(2):140-145.
被引量:1
8
蔡鹤.
论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划分[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2):22-27.
被引量:2
9
王继涛.
浅析想象竞合犯[J]
.知识经济,2012(2):60-60.
10
罗健.
共同犯罪的想象竞合犯问题研究[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37-40.
1
向朝阳,莫晓宇.
结合犯理论在我国刑法中存在的合理性质疑[J]
.法学评论,2002,20(1):58-61.
被引量:5
2
李继辉.
持有型犯罪的表现形态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1-42.
被引量:2
3
周竞艳.
一案件涉多项违法时如何处罚?[J]
.质量与认证,2015,0(9):57-58.
4
徐泽春.
转化犯的刑法新界说[J]
.理论界,2007(7):81-82.
5
苑兆义.
浅析罪数形态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应用[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1):71-73.
6
朱孟芳.
经济犯罪罪数形态理论之解构[J]
.福建法学,2016,0(4):21-26.
7
何全民,甘娅.
吸收犯与牵连犯探微[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3(1):88-90.
被引量:3
8
罗翔.
吸收犯之再认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5):32-38.
被引量:8
9
周铭川.
论刑法中的注意规定[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518-524.
被引量:6
10
铁石.
冒充人民警察实施诈骗犯罪的定性分析[J]
.天津检察,2007(6):69-69.
才智
2012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